學經歷
現職
專長及治療特色
學歷
經歷
專長
學歷
經歷
專長
學歷
經歷
專長
學歷
經歷
專長
學歷
經歷
專長
2013年,我由於上顎長期缺牙但考慮當時33歲年紀尚輕所以希望能做固定假牙,在原牙醫師轉介下,我來到博世牙科請林保瑩醫師咨詢,經過檢查與看診,林醫師判斷我的期望可行並且給予治療方案。次年才開始牙科治療,因為初次咨詢時我身體的血紅素過低,就此請教林醫師依建議我先治療好血紅素先養好身體後再進行牙科治療。
我的case-上顎植牙的療程費時約2年多(2014~2016年),這期間林醫師先養好我口腔環境先打好地基(牙周、骨頭等),再來建房子(植入植體,裝支台,上牙冠),假牙部份是請辛澤達醫師負責,同樣非常優秀,因此前前後後接受數次大小手術但都出奇順利,直到最後完成治療並且結果成功。
一開始,我要接受手術了,一樣會感到緊張不安,但在博世牙科的體驗--術前:醫師對病情與治療計畫的充分解說、讓病人身體是最好狀態才來進行手術(如前所述,我個案是先改善血紅素過低再手術);術中:醫護會全程使用生理監測儀器並隨時關心病人當下是否不適;術後:醫師對本次手術情況的解說、助理對於服用藥物與自我照顧的說明並提供記載這些事項的紙本給病人留存、病人離開診所後如有不適可以致電診所反映與諮詢--因此,當我術中能得到良好照顧,術後能知道如何配合治療配合手術、有疑問有狀況時如何尋求協助,就不再害怕恐懼。
手術之後,博世牙科主動提供的衛教,能讓我好好正確清潔、加上回診追踨與照護,沒有後顧之憂。此外,病人我若有任何問題或不知道或不舒服等等反映,醫師助理都很專業親切耐心來解說來幫助我,這些良好的溝通互動讓我安心治療。
最後,盡力回想鉅細靡遺寫下了這篇經驗分享文,知道牙齒生病的辛苦,治療完成了真的好幸福!
醫療理念
博世牙醫診所在「視病猶親」及「最大保存」、「最佳重建」的理念下,提供您在牙周、植牙、美學、假牙補綴、根管顯微的全方位治療,並配合嚴謹的約診及臨床團隊、先進設備且私密性極高的人性化診療空間,力求給您最高品質的服務,沒有商業化的推銷,讓您可以在診所內安心接受治療。
林保瑩醫師於1988到1991年完成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牙周病專科訓練並取得碩士學位,在畢業後隔年被指任為牙周病專科臨床助理教授一職。爾後又於2000年取得美國牙周病專科理事會院士認證。接下來的幾年,林醫師接連擔任中華審美牙醫學會及顎咬合學會會長,並考取日本顎咬合學會指導醫和日本審美齒科協會的認證資格。
2006年被gIDE(全球牙科教育學院)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頒「植牙大師」證書,更獲聘為其專職教授群。又於2011年被推舉為臺灣牙周病醫學會會長,於任內推動首屆亞太女牙周醫師學術會議,再獲邀遠赴日本擔任紐約大學NYU海外訓練認證課程講師及哥倫比亞大學為ICOI(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al Implantologists)特設的植牙院士訓練課程講師,再於2018年成為第一位受邀至美國洛杉磯為全球最具公信力的國際植牙學會Academy of Osseointegration年會演講的台灣籍醫師。
林醫師常年指導學會學術,也受邀至國內外各教育中心課程演講,深獲好評。並於2007年創立「iProDICT博世牙醫國際教育機構」,提供牙醫師們一個可信賴的學習平台,傳達「Maximal Preservation最大保存與Optimal Reconstruction最佳重建」的理念。
他目前在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牙周病科擔任牙周及植牙教職外,也開設本診所成立「林保瑩醫師專科牙醫團隊」來服務大眾,也同時接受各大醫院及診所的轉診。
頂級設備
本團隊備有專業醫療等級的儀器設備,所使用之相關設備及器械皆依循「美國FDA滅菌消毒程序」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訂定之「牙科感染管制措施指引」執行「標準防護措施」、「牙科治療椅水路管理及水質監測」、「牙科醫療廢棄物處理流程」,讓您可以安心的接受治療。我們有:
1)日本MORITA Soaric、美國A-DEC、日本Belmont等國際至尊等級的牙科診療椅
2)德國KaVo 3D數位化電腦斷層掃描儀(CT機)
3)日本MORITA AdvErL Evo Er:YAG Laser牙科用鉺雅克雷射儀
4)日本Yoshida CO2 Medical Laser System吉田二氧化碳雷射系統
5)德國ZEISS Pico蔡司牙科顯微鏡
6)瑞士Bien-Air iChiropro 植牙機
7)法國ACTEON SATELEC Piezotome超音波骨刀機
8)美國Carestream數位化根尖X光機、Kodak數位化全口X光機
9)美國夢幻級Hu-Friedy及德國工藝devemed牙周、植牙手術器械
還有電子減痛洗牙機、美白噴砂機、醫療級空氣清靜機、醫療級逆滲透純水機、更有加拿大Consult-PRO軟體可運用多媒體動畫解說讓您秒懂牙科專業用詞。
約診制度
本團隊為了能提供您更完善的醫療品質,特別採取「預約制」。
我們能夠處理多數醫師、甚至教學醫院無法處理的臨床症狀,並秉持愛心與良心來服務您,除了提供專業的醫療諮詢,並能根據您的需求「量身訂做」最合適的診療計劃,完整的服務還包含了診前評估及診後的追蹤照護,致力讓您花最少的錢、得最好的治療。
隱密空間
我們知道您需要的是什麼,每間診療室皆為獨立空間毋須擔心被窺視,提供您一個舒適且隱密的治療經驗,並嚴選候診區播放之DVD,絕不放送充斥羶色腥的新聞,就連常與醫療場所連結的刺耳牙科馬達聲及消毒藥水味也不會出現,讓您的視覺、聽覺、嗅覺皆得到放鬆,這一切貼心都是為了讓您一進門就像拜訪街坊鄰居般地親切熟悉,助您忘卻看牙的恐懼。
牙周病其實是一個統稱名詞。事實上它是指一群發生在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根據多項數據資料顯示:我國成年人牙周病的罹患率高達九成,而牙周病更是三十五歲以上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必須對牙周病有完全且正確的了解,如此我們才能遠離牙周病的侵蝕,並進而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
健康完整的牙周組織(Healthy periodontiun.):完整的牙周組織是指牙冠以外,覆蓋在牙根上的牙骨質、牙周韌帶、齒槽骨及最外層的牙齦,健康的牙齦質地結實,呈現粉紅色的外觀。牙齦內有許多強韌的纖維組織緊緊地將牙齒覆蓋住,並可防止外來細菌的侵害,而牙齒周圍組織的主要功能有:
▶ 支持牙齒
▶ 幫助咀嚼
▶ 幫助口腔受力的分散
▶ 讓牙齒懸浮其中並在其受重力時提供緩衝的作用
▶ 提供牙齒感覺的功能並保護之
牙周病的病因主要是牙菌斑 (dental plaque),牙菌斑是因為口腔衛生不良,堆積很多食物殘渣,引起細菌大量的生長,這些細菌再經由唾液中的黏性蛋白質等作用,附著在牙齒表面所形成的薄膜。
牙菌斑若不能適時除去,隨著時間及水中礦物質的累積,慢慢就被鈣化而形成牙結石。然而,研究報告顯示牙結石並不是牙周病的真正元兇;但是,因為牙結石的表面粗糙,會使牙菌斑更容易附著,所以,牙結石可稱得上是牙周病的幫兇。
1) 牙齦炎(Gingivitis):
在牙齦與牙齒交接的地方有形成一道溝槽,稱之為牙齦溝,它的深度大約為0.1~ 0.2公分(1一2公釐)。在這個地方會因為口腔衛生的不良,堆積很多的食物殘渣,引起此處細菌大量的生長,形成所謂的牙菌斑。細菌本身和它所產生的毒素會滲入牙齦內造成發炎反應,使得牙齦的纖維組織鬆散,門戶大開,更增加牙菌斑入侵的機會。牙菌斑如果不除去,會在口中逐漸鈣化變硬,形成牙結石,新的牙菌斑又會很快地在粗糙的牙結石表面上再形成,造成牙齦的發炎,導致刷牙會流血的現象,臨床上可見到牙齦腫脹,顏色變成深紅色,非常容易流血。患者會有口臭的情形。在這一階段的發炎因為仍未侵人齒槽骨內,所以在X光片上沒有發現特別的破壞。
2) 輕度牙周炎(Mild periodontitis):
當牙齦發炎持續性的存在,使得牙齦內的齒槽骨與牙周組織受到破壞時,牙齒與牙齦之間即漸漸分離形成一道裂縫,這種病態的環境,我們稱之為牙周囊袋。一旦形成牙周囊袋,細菌和食物殘渣更容易在這種污穢的環境堆積,牙刷再也下容易到達這麼深的地方將裡面的綑菌清除,因此發炎症狀會向更深層的牙周組織蔓延。當此種炎症促使得牙齒周圍的齒槽骨也遭破壞時便稱之為牙周炎,臨床上,牙齦紅腫發炎的情形會持續表現,另外我們可於牙科X光片上見到牙齒周圍齒槽骨開始被破壞的跡象。
3) 中度牙周炎(Moderate periodontitis):
當牙周韌帶破壞,齒槽骨喪失後,如果不能及時處理,牙周囊袋會隨著骨頭的流失而愈來愈深。臨床上牙齦會持續的發炎,甚至有膿包產生。牙齒會因牙齦的萎縮而使牙根暴露,咀嚼無力,而且經常會對冷熱敏感。X光片上可見牙齒周圍的齒槽骨被破壞而呈不規則的凹陷,牙根大約僅剩一半留在齒槽骨內。
4) 重度牙周炎(Severe periodontitis):
這種程度的牙周炎,齒槽骨已大量流失,牙周組織嚴重的遭受破壞並造成牙齒大幅度的動搖,甚至牙齒的位置產生明顯的移位,牙縫變大,造成發音口齒不清的問題。患者口內常會有不定期的化膿腫大,口臭的味道加劇。最後牙齒遭到拔除或自動脫落。在X光片上可見到牙齒周圍的齒槽骨被破壞僅剩1/4或已全部吸收殆盡。
牙周病要治療成功,並不是單靠醫師,最重要是病人的配合,尤其是口腔衛生,必須要持之以恆,才能維持良好的治療的效果。牙周病治療基本上是”控制”疾病,恢復健康與功能,而無法完全恢復原有之高度,牙周組織有如地基,流失之後就沒有了,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穩住現有的地基,讓它不要繼續惡化下去。因此「預防重於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牙周病治療的金科玉律。故病患本身接受牙周病治療要有
1.意願: 需要決心與耐心,來建立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
2.配合: 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治療後之定期維護,均要病人的配合。
3.時間:基本治療一般需來六次,前三~四次需一星期來一次,把牙根表面刮乾淨,其從則是觀察牙周的恢復,及病人的口腔衛生,故基本治療至少約6週,如要手術,術後需再觀查三個月。
若錯過初期的牙周病治療,將會有更艱苦的對抗牙周病戰爭。如果讓牙周病越過了初期的階段,由於此時支持牙齒的骨頭已經遭受侵蝕,治療的時間必然很長,而且需要更長期的追蹤病情,若你無法下定決心與耐心,來配合牙醫師,以維持高標準的口腔衛生時,只有牙醫師獨力處理,牙周病的康復速度會顯得遲滯,甚至讓牙周病在短期內反撲。
▶ 什麼是牙周病?
牙周病是發生在牙齦,齒槽骨,和牙周韌帶的一種慢性的,持續性的細菌感染,牙齦即是俗稱的牙肉,齒槽骨則是包圍在牙齒周圍,支持牙齒的骨質。而牙周韌帶則是界在牙齒與齒槽骨之間一層薄薄的韌帶結締組織,具有緩衝咬合力的功能。
牙周病會造成齒槽骨破壞和最終的牙齒脫落,而成人的牙齒脫落原因中有75%是因為牙周病造成的。
▶ 何謂「慢性、持續性」的感染?
就像人體其他的感染一樣,細菌由傷口侵入,造成紅腫熱痛的感染症狀。在持續一段時間之後,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征服細菌,使傷口癒合。而在「慢性的, 持續性的感染」 中,你的免疫系統卻無法完全戰勝與細菌的戰役。牙周病的牙周囊袋就是一個持續性的傷口。提供牙周致病菌一個隨時可入侵的途徑,若不接受適當治療,感染情況會擴大,導致最終的齒牙動搖。
▶ 牙周病發生的原因
口腔衛生不良、牙菌斑、抽煙、遺傳、壓力、飲食、年齡…等等
▶ 牙周病的症狀
通常牙周感染 (牙周病) 就像其他慢性感染一樣,是不會有明顯的疼痛症狀的,通常要等到較嚴重時,才會有明顯的不適,這就是牙周病的可怕之處。牙周病的症狀通常有以下幾點:
1) 牙齦紅腫
2) 刷牙出血甚至不刷牙也出血
3) 牙肉有悶悶的痛感
4) 牙肉萎縮牙根敏感
5) 口臭
6) 咬合位置改變,咀嚼不適
7) 牙齒變鬆移位或變長
8) 牙齒縫隙越來越大
▶ 相關症狀時,請盡快檢查
注意!牙周病可能因為一些外在因素使得牙齦的發炎症狀不明顯(如抽煙)。為了確保自己的牙周健康,定期的牙周檢查是必要的。
▶ 誰是牙周病專科醫師?
牙周病專科醫師除了接受一般牙科醫師的養成訓練之外,還在牙周病和植牙的診斷與治療方面接受三年以上的專科訓練。
牙周病專科醫師還會配合一般牙科醫師或其他專科醫師執行與牙周相關的治療,例如:牙冠增長手術、牙周美容手術等。
最後再提醒大家!!
每半年定期作一次牙科檢查,可長保牙齒的健康。有一口健康的好牙齒,才會有動人的微笑
牙周病的病因有很多種,大致歸類為以下幾種治療方法,一般牙醫師們會採用其中一種或者更多種來治療牙周病:
▶ 刮除牙結石和口腔衛生預防:
清除牙齒周圍的沈積物和牙結石,可以減少組織腫大、流血、疼痛以及囊袋的深度,並可消除牙齦的紅腫。這種刮除牙結石和口腔衛生的預防是牙齦疾病最基本的治療方法。
▶ 配合:
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治療後之定期維護,均要病人的配合。
▶ 牙根整平和軟組織挖除術:
牙根整平以利於牙周組織的修復。挖除術可以消除嚴重的組織腫大水腫,並減少發炎。
▶ 平衡咬合:
咬合傷害是引起牙周病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須改正咬合關係,若不改正則牙周治療不可能成功。一般引起咬合損傷的原因是牙齒復形物過高,牙齒轉位和發育異常。不過在平衡咬合之前,必須先將牙結石徹底刮除,減少發炎以及移除肉芽組織,以免肉芽組織在囊內形成壓力,促使牙齒位移的可能性。
▶ 牙齒構造的恢復:
所有蛀牙必須治療、填補,以免食物和微生物的貯積來減緩牙周組織的恢復。
▶ 矯正治療和夾板:
矯正治療可以重新建立正確的牙齒相對的關係,並進而減少牙周的發炎。但在矯正治療期間由於矯正裝置容易堆積食物殘渣,故須注意維持口腔的衛生。若組織發炎,齒槽骨流失、牙周囊袋形成促使牙齒不能固定並引起食物包埋,咬合損傷時,則必須使用夾板來固定牙齒,維持牙齒的排列使得咀嚼力量平均,以免傷害牙周組織。
▶ 口腔衛生的指導:
牙醫師教導病人如何實行口腔衛生,這是預防牙周病最重要的方法。
▶ 營養:
營養可影響全身的新陳代謝,組織修復以及體內環境的值定。若缺乏營養則會減少抵抗力而引起感染,同樣地牙周組織會對發炎和破壞的抵抗力降低。因此口腔組織正常的癒合需吸取足夠的營養。
▶ 外科手術及治療:
假如保守的牙周治療還不能消除病理性囊袋時,就須考慮外科治療方法。譬如:牙齦增生過度,就須用外科切除來減少組織的厚度。其他還有牙齦整形術可以修整過薄的牙齦乳頭緣。牙齦切除術可以消除保守治療後殘留的囊袋。骨整形術用於厚的齒槽架和頰側或舌側凹骨。骨切除術用來切除支持的齒槽骨以減少或消除牙周囊袋。骨膜下片狀切除術可使牙醫師移除行有牙根的沈積物、牙結石及彎面不定形的囊袋,也可用無菌自體骨片或同種骨移植來刺激新骨的生成。
經臨床的測量,X光評估,可以了解每顆牙齒其牙周破壞的嚴重度,診斷找出致病的原因,以訂出適合的治療計劃。
林保瑩醫師於1991年完成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牙周病專科訓練同時取得碩士學位,在畢業後同年即被聘任為牙周病專科臨床助理教授一職兩年。1992年回國後,即開設「博世牙醫診所」來服務有牙周、植牙、美學、一般科及轉診需求的患者。於1998年至2006年間,林醫師接連擔任中華民國顎咬合學會及臺灣審美牙醫學會理事長,期間又於2000年取得美國牙周病專科理事會ABP(American Board of Periodontology)院士認證,且考取日本審美歯科協會JSAD(Japanese Society of Aesthetic Dentistry)認證和日本顎咬合學會ACD(The Academy of Clinical Dentistry)指導醫資格。
2006年被gIDE全球牙科教育學院(Global Institute for Dental Education)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頒「植牙大師」證書,更獲聘為其專職教授群至今。
在常年指導學會的經驗與受邀至國內外各教育中心課程演講觀察下,體悟到由於沒有完善的學院後課程配套及操作設備,使得臨床開業醫師苦無機會精進自我,遂於2007年創立了「iProDICT博世牙醫國際教育機構」,除了將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外,並嚴格遴選其他講師資格,必須具備臨床開業醫師經驗,還要有醫學院教學背景,以確保能提供牙醫師們一個可信賴的學習平臺,經由一年期12堂課的密集訓練,完美結合軟硬體的運用,傳達「Maximal Preservation最大保存、Optimal Reconstruction最佳重建」的理念。在完成訓練後,再透過「aPIELd牙配得讀書會」的課後討論,仍有更新及解疑的管道,將整個教育系統完整的建立起來,將牙科的醫療課程帶入下一個新紀元。
他於2009年創辦美國西雅圖讀書會當時在亞洲的唯一分會TSSC臺灣西雅圖讀書會(Taiwan Seattle Study Club),以期能於第一時間掌握美國牙醫界動態,來提供資深牙醫師們作臨床案例及開業經驗的交流。
又於2011年以歷屆最年輕之姿被推舉為臺灣牙周病醫學會理事長,於任內推動首屆亞太女牙周醫師學術會議,再獲邀遠赴日本擔任紐約大學NYU海外訓練認證課程講師及哥倫比亞大學為ICOI國際口腔種植醫師學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al Implantologists)特設的植牙院士訓練課程講師。
再於2018年成為第一位受邀至洛杉磯為全球牙醫界最具規模及指標性、同時也是世界三大植牙學會之一的美國骨整合學會AO(Academy of Osseointegration)年會演講的台灣籍醫師,實為臺灣之光。
多年來他陸續為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iodontics and Restorative Dentistry(IJPRD)、日本審美歯科協會JSAD(Japanese Society of Aesthetic Dentistry)、臺北市牙醫師公會、臺灣牙周病醫學會、臺灣牙周醫志、高醫牙科期刊、木棉牙科期刊…多個學會與牙科專業期刊發表學術文章。
更於2019年完成第一冊《美學區天然牙與種植牙軟組織處理_ 臨床問題解決指引圖譜》作為給牙醫師最實用的參考書,本書由牙醫界最受矚目的出版社Quintessence Publishing在北京分公司為林醫師出版共兩冊,第一冊內含60個精選臨床常見案例報告,第二冊為原則與技術篇講解。
林醫師受邀演講及授課的足跡遍及:美國、奥地利(世界上最古老醫學院之一的維也納醫科大學)、日本(全日本牙科排名第一的東京醫科齒科大學)、中國大陸(全中國牙科排名第一的北京大學邀請高達3次)、韓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多國。
即使在2020、2021全球學術活動停滯的疫情期間,林醫師仍接到美國唯一最具權威性的牙周病醫學會AAP(Americ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菲律賓牙周病醫學會PSP(Philippine Society of Periodontology)、美國頂尖學府哈佛大學(Harvard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日本臨床齒周病學會JACP(Japanese Academy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邀請作線上直播,分享他在軟組織及拯救植牙併發症方面的高超技術和追蹤超過10年以上的多個成功案例。2022年林醫師再度受邀前往美國鳳凰城為世界最大的牙周病醫學會AAP在「General Session(GS)主場」登上實體會場演講。又於2023年遠赴歐洲奧地利為維也納醫科大學(University Clinic of Dentistry Vienna)所舉辦的Dentistry 4.0發表臨床案例,無疑又是一次對林醫師實力的肯定!
自1994年起林保瑩醫師擔任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牙周病科的牙周及植牙教職迄今已30年,從事多年牙醫教育,最大的欣喜莫過於看到學生在接受他的指導與鼓勵後,突破自我限制、堅持改變成長、不被傳統似是而非的認知與想法束縛,且不斷進步造福患者。
2013年即名列《商業週刊》牙科「百大良醫」的林醫師認為「牙周健康是一切的基礎」。只有當牙周的基礎工程做好,蓋的房子(自然牙、植牙)才會牢靠,最後再去考慮要做什麼樣的裝潢(植牙、美學),這一步步環環相扣。為了傳達正確的牙周、植牙觀念給普羅大眾,林醫師受大塊文化出版社邀請撰寫《牙周病,真的會要人命》,並榮獲2013年台北市圖、新北市圖【知識性讀物好書推薦】,又受邀於2015年出版《聰明植牙不後悔》兩冊書籍。
醫療良心,口腔的重建
繼《牙周病,真的會要人命》後,我再寫這本與植牙相關的書,除了真心提醒想植牙的朋友,面對所費不貲的植牙手術,要多方取得客觀資訊外,也呼籲牙醫同行要自律地提供「植牙的完整配套服務」,才能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希望藉由本書能提高大家對牙齒的敏銳度,進而幫助您做最正確的口腔投資。
牙醫師,該成為系統疾病的前哨站
根據我30年的牙周專科執業生涯,一路走來有感於民眾對牙周病的認識不足、知識混淆、電視媒體報導的資訊又似是而非。對我而言,當醫生照顧好患者的牙齒健康,也就照顧了患者有品質的一生。 因此我很用心的寫下這本書,希望讓更多的讀者朋友們知道,牙周病與系統性疾病具有極大的相關性,這不止是牙周病患者一定要知道的事證!
以「Solutions to Implant Soft Tissue Deficiencies in the Esthetic Zone」為題,林醫師於今年成為「第一位」受邀至美國洛杉磯為全球最具公信力的國際植牙學會Academy of Osseointegration (AO) 2018年會演講的台灣籍醫師,真的是臺灣之光!
《美學區天然牙與種植牙軟組織處理_ 臨床問題解決指引圖譜》給牙醫師最實用的參考書,本書由牙醫界重量級出版社 Quintessence Publishing 為林醫師出版,近800頁共兩冊,第一冊內含60個去蕪存菁的完整案例報告,第二冊為原則 & 技術篇講解。
要為您帶來更好的服務,我們的官網改版囉!
以嶄新視覺、簡約分類、優化的操作介面來呈現,提供您更便捷的瀏覽體驗。
▶ 什麼是人工植牙?
簡而言之,以人造材質之牙根取代自然之牙根,稱做人工植牙。人工牙根可與牙齦和齒槽骨接合形成堅固的根基。之後牙醫師會在此人工牙根上裝置假牙,形成在美觀及功能上最接近自然牙齒之贗復方式。人工植牙亦可作為局部假牙或全口假牙之根基。
▶ 人工植牙的優點與時機?
人工植牙是將缺牙區重建的方法之一。其他的方式包括牙橋,部分或全口活動假牙。人工植牙的優點如下:
1) 與自然牙較接近的咀嚼功能
2) 舒適
3) 不需要磨修自然牙即可完成固定型贗復體
4) 合適的發音
5) 外型較美觀
▶ 固定型贗復體的優點?
不管在外型或功能上,人工植牙是最接近自然牙齒的贗復方式。由於人工牙根是固定在齒槽骨之內
因此可避免佩帶活動假牙的一些不適,例如:
1) 因假牙不穩定而造成的牙床疼痛及刺激
2) 須時常卸下來清潔及浸泡之麻煩
3) 因假牙不穩而須使用假牙黏著劑之麻煩
▶ 人工植牙之成功率如何?
人工植牙之成功率在沒有抽煙的習慣,身體健康且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的情況下,可達95%以上。
▶ 人工植牙的耐久性如何?
人工植牙在發生骨整合之後,若能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及定期回診,將可維持良好且長久的效果。
▶ 我是否適合植牙?
並非所有想要接受人工植牙治療的病人都可輕易的接受治療。必須經由牙周病專科醫師評估齒槽骨之質與量是否足夠(通常需要借助局部斷層掃描的輔助診斷),並考量病人是否有其他全身性的疾病及因素會影響植牙的癒後。 以及美觀之考量,再去決定植牙之可能性。不過由於手術技術的日益進步,許多軟硬組織不足的情形,大半可藉助增補手術來達成植牙的需求。
最後再提醒大家!!
每半年定期作一次牙科檢查,可長保牙齒的健康。有一口健康的好牙齒,才會有動人的微笑
經臨床的測量,X光評估,可以了解每顆牙齒其牙周破壞的嚴重度,診斷找出致病的原因,以訂出適合的治療計劃。
第一階段: 基本治療
醫師以器械深入到牙齦發炎的底部,徹底清潔牙齒表面與深部的髒東西,包括牙菌斑、牙結石及已被污染的齒質,並教導口腔衛生如何維護,這樣發炎流血的牙周組織才能緊貼牙根表面,恢復健康。一般牙周病療程可能要花上一個多月的時間,以便觀察牙周組織經清除後牙齦改善的狀況,再評估要不要手術的處理,大多數的牙周病患者經此階段牙周病問題便己有滿意的治療結果
第二階段: 牙周手術
牙周病的治療,不一定需要手術,基本的治療可解決大多數的牙周病,一旦還有問題時再考慮手術,牙周病手術是個小手術,不需要住院,手術後一般只會有輕微的不舒服,不會影響作息。
第三階段: 定期保養,也稱為支持性牙周治療
牙周病的積極治療後。每隔一段時間後便需要做定期回診和保養,才永保牙周健康,另一方面如果有疾病的復發的情形,可早期發現治療。
牙周治療後,會出現下列可能的後遺症:
牙齦會有部份退縮,且可能不會還原,這是因為發炎而腫脹的牙齦經治療消腫後,變得較健康且結實的緣故。
治療過後,由於牙齦退縮,牙根外露,有些牙齒對於冷熱或某些水果會比較敏感,這種情形通常三~四天會改善,少數人可能要一~二個月。
會搖動的牙齒治療後,可能還是會搖,這是因為地基本來就太少的原因,但功能上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每半年定期請牙醫師回診檢查,並作超音波洗牙,對於維持牙齦的健康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牙周疾病不只侷限於牙齦的問題,牙周骨質之破壞經常是更複雜的情形。此時若沒有伴隨牙周囊袋探測,x光片顯像等專業牙周病檢查診斷,並不容易發現被發現,也因而無法作專業的牙周病治療。一般的超音波洗牙,通常也只能針對牙齦附近的牙菌斑或結石有清潔的效果;對於一定深度以下的牙根附著物之移除,則有其限制。
而刷牙的頻率高低並無法與牙周健康作正確的對應。口腔衛生習慣的質與量需同時兼顧,並搭配正確工具的使用,才能使口腔健康的維護達到最大的效率。
牙周病的進程是屬於慢性病的型式。不像急性症狀如急性牙髓炎,立即的處置可得立即的根治。牙周病治療療程告一段落之後,可將口內的細菌量減至很低的量
雷射在軟組織上的處理經初步的研究顯示具有幫助止血及減少術後疼痛的特點。因而雷射在美容方面的應用已成為當今流行的趨勢。然而雷射在牙周病治療上的應用卻有待商確。
首先,牙周病並非單純的軟組織疾病,它牽涉到很複雜的硬組織的破壞機制。而且別忘了牙周病的主要病因為附著在牙根表面充滿細菌及毒素的牙菌斑及牙結石等沉積物。若用雷射治療牙周病,不但會有去除了發炎的假象,也會產生治標不治本的結果。因為畢竟要將牙根附著物徹底清除才是治療之本。同時要提醒您的是,雷射對應組織如齒槽骨,牙根表面及牙本質,不但沒有清潔整平的效果,還會造成表面熔化,粗糙和碳化等負面效果,會延緩硬組織之癒合。所以可別一味聽信誇大不實的廣告,而造成自身健康的損失。
雷射在軟組織上的處理經初步的研究顯示具有幫助止血及減少術後疼痛的特點。因而雷射在美容方面的應用已成為當今流行的趨勢。然而雷射在牙周病治療上的應用卻有待商確。
首先,牙周病並非單純的軟組織疾病,它牽涉到很複雜的硬組織的破壞機制。而且別忘了牙周病的主要病因為附著在牙根表面充滿細菌及毒素的牙菌斑及牙結石等沉積物。若用雷射治療牙周病,不但會有去除了發炎的假象,也會產生治標不治本的結果。因為畢竟要將牙根附著物徹底清除才是治療之本。同時要提醒您的是,雷射對應組織如齒槽骨,牙根表面及牙本質,不但沒有清潔整平的效果,還會造成表面熔化,粗糙和碳化等負面效果,會延緩硬組織之癒合。所以可別一味聽信誇大不實的廣告,而造成自身健康的損失。
由於牙周病是軟硬組織兼具的疾病,軟組織的病變也許可以靠視診及其他工具幫助診斷,但是牙周病齒槽骨的破壞卻必須由x光片來顯像。
牙周囊袋或搖動度等等的探測都可能低估了牙周硬組織的破壞。更何況其他牙齒病變如齲齒,阻生齒,牙根尖囊腫等等的問題,也是牙周全方位治療不可忽視的訊息。就如同牙科其他x光照射,x光片是絕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診斷價值的。而x光照射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使的x光照射所需的劑量不斷下降。相較於日常生活所接受的輻射暴露量 (例如日光土壤及大氣的輻射) 是很低的。
舉例來說,全口14~18張根尖及咬翼x光的照射大約等於8天日常生活所受的輻射量,或等同於在日光下暴曬四小時。一張胸部x光的暴露劑量大約可以照500張的牙科x光片。一張環口全景x光片大約只等於三張根尖x光片。而最新型的數位式x光照射,更可將曝露劑量減至十分之一。因而病人可避免對這方面的疑慮。
利用牙周探針作牙周囊袋的探測試牙周診斷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藉此可得知軟硬組織破壞的大部分資訊。由於牙周病治療前牙齦組織的發炎腫脹,在接受囊袋探測時的不適是可期待的,但只要探測技術正確,其不適的程度大致都能被一般病人接受。當您接受治療牙周組織恢復健康後,再作同樣的囊袋探測,相信不舒服的感覺就會消失了。
在治療前,牙周病醫師或專業助理會詳細指導您口腔衛生維護的工具和方法。牙線或牙間刷的使用只要方法得宜,本身並不會造成牙齦萎縮。經過牙周病治療的病人,發現牙齦會有部份退縮的情形,這主要是因為發炎而腫脹的牙齦經治療清潔消腫後,變得較健康且結實的緣故。
牙周病經牙根整平治療過後,由於牙齦退縮,牙根外露,有些牙齒對於冷熱或某些水果會比較敏感,這種情形通常三~四天會改善,少數人可能要一~二個月。在此過渡時期,盡量避免食用會造成牙齒敏感的食物。而牙周病專業含氟,去敏感牙膏,會對此現象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牙周手術視疾病嚴重程度及治療目的之不同而會有術式和範圍上的差異,因而術後不適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手術區域之腫脹是身體的正常反應。
48小時後達至最高峰,通常會持續4至6日後恢復正常。手術後24小時內,於手術區域冰敷可幫助控制腫脹及使感覺舒緩。術後牙齒動搖的情況亦會隨手術區域的復原而逐漸穩固。但術前原本就會搖動的牙齒治療後,可能還是會搖,這是因為地基本來就太少的原因,但功能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 根管治療的時機
牙髓發炎、壞死,或是因為牙髓治療不完全,細菌入侵根管系統造成感染時,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
▶ 根管治療的目的
根管治療的目的是清除不健康的組織與細菌感染,以恢復或維持牙周膜與周邊齒槽骨的健康,並保留下自然牙。
▶ 根管治療的流程
1. 治療前: 根管治療醫師會施行一系列檢查,包含X光、口內外檢查、敲觸壓測試、與膿包廔管溯源等,以了解牙齒的狀況。
2. 治療中: 為了避免口腔環境再度汙染治療中的牙齒,在根管治療期間必須使用橡皮障,以保持操作區域乾淨。牙髓開擴後,使用器械將根管路徑適度擴大清創,搭配根管沖洗液以及根管用藥,將根管系統徹底清潔乾淨。最後使用牙膠與封閉劑將根管致密充填,以確保清潔完成的區域不再被細菌感染,完成根管治療。
3. 治療後: 牙齒症狀緩解,經追蹤後即可製作假牙牙冠以恢復牙齒型態與功能。
▶ 顯微根管治療
顯微鏡提供充足的照明以及影像放大,許多肉眼下看不到的細節,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得更清晰,有助於鈣化根管的尋找、鑄造釘的移除、判斷牙裂的情形、保留較多的齒質、並減小手術傷口,準確且高效率的提供品質最好的治療,顯著提升成功率。
![]() |
![]() |
肉眼下視野 | 顯微鏡下視野 |
最後再提醒大家!!
每半年定期作一次牙科檢查,可長保牙齒的健康。有一口健康的好牙齒,才會有動人的微笑
治療告一段落之後,牙周病醫師通常會依原先病況之嚴重程度及口腔衛生維護習慣之良好與否來訂定不同之回診時間。通常會在剛治療完時每三個月請您回診,等狀況都穩定之後,可能就改為每半年或一年回診即可。
▶ 疼 痛
麻藥藥性消失後,可能會有少許疼痛及不適感,請按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若三天後仍持續有疼痛的現象,請與醫師聯絡 。
▶ 止 血
治療後,流血的現象會依牙周病情輕、重程度而異;一般滲血均會在一天或數天內完全消失。治療後一天內應盡量避免攝取熱食、泡熱水浴或多次漱口,以防血塊鬆脫,導致滲血時間延長。
▶ 敏 感
牙齒可能會對冷、熱或糖份敏感,此乃正常現象,可能持續幾天到一、兩個月後會漸消失。
▶ 清 潔
傷口的清潔以牙刷輕刷一週左右,以不造成疼痛或流血為原則,前幾天牙間刷之使用應避免接觸到牙齦。
▶ 咀 嚼
治療後,牙齒可能感覺酸、軟,不能咬硬的東西,這種現象也許會持續幾天,請儘量以另一側維持正常的飲食。
▶ 癒 後
治療後,牙齦可能有程度不等的萎縮或牙齒間空隙變大之現象,此乃正常痊癒過程。
▶ 術前應保持良好身體狀況,勿睡眠不足、過勞、感冒、生病、口角炎或口內黏膜感染。如有上述情況,請於24小時前告知,以便及早變更手術日期。
▶ 如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問題,請術前告知手術醫師,並按照醫囑服用藥物。
▶ 手術當天請勿進食過量,食物宜清淡。
▶ 手術當天請保持頭髮清潔、刮除鬍鬚,並請不要使用化妝品。
▶ 手術當日宜有人陪伴,不要開車或操作機械,以免發生危險,術後當天宜在家靜養。
▶ 請咬緊紗布一小時後再自行取出,若繼續出血,可再另外咬溼紗布 (約2英吋×2英吋)一小時,如再滲血且血色鮮濃 請與醫師聯絡,若僅為口水略帶血色並不代表凝血問題,請勿驚慌。
▶ 咬紗布期間,請勿吐口水、說話、吸煙,待麻醉藥劑效用消失後始可進食。切忌過熱、刺激性食物,勿飲酒,避免用舌頭去舐血塊、或吮吸傷口,以免引起更多的出血與疼痛。
▶ 手術後24小時內,在手術區外的臉頰上施以冷敷,可減少腫脹現象;用冰袋每次敷二十分鐘,然後休息十分鐘,反覆進行4~5次。48小時手術區會稍微腫脹為正常情形,請改為熱敷促進血塊吸收與細胞再生;也是每次敷二十分鐘,休息十分鐘,反覆進行4~5次。
▶ 好的、平衡的食物,對組織的痊癒很重要。半軟質的高蛋白食物,最適合於手術後食用;辛辣的、刺激的食物或纖維化及必須用力咀嚼的食物應該避免。不要吸煙、飲用含酒精的飲料、或做吸吮的動作。
▶ 手術後24小時內,絕對避免用力漱口,以免造成傷口流血不止。為了維持手術區的乾淨及舒服,手術24小時後應開始用食鹽水(半茶匙鹽和250cc溫水混合)或指定的漱口水輕輕含漱口數次,正常的口腔清潔必須持續。
▶手術後可以繼續每日正常的工作及運動,但在最初的三天內應避免激烈的運動、游泳、洗三溫暖。
▶ 為避免拔牙後牙齒異位,造成齲齒及牙周病,…等,一個月後需裝置假牙,以恢復美觀與功能。
▶ 疼 痛
麻藥藥性消失後,會有疼痛及不適感,請按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除非有藥物過敏情形,切勿自行停藥;手術區有腫脹現象或服藥後仍非常疼痛、不舒服、發高燒的症狀,請儘快和醫師(診所)聯絡。
▶ 止 血
手術後24小時內如果還有滲血(口水混著血絲),屬於正常現象,絕對避免用力漱口,以免造成傷口流血不止;如滲血快速且血色鮮濃 請與醫師聯絡。
▶ 照 顧
手術後24小時內,在手術區外的臉頰上施以冷敷,可減少腫脹現象,就寢時請將頭部墊高助於止血;24~48小時後手術區會稍微腫脹為正常情形,請改為熱敷促進血塊吸收與細胞再生。
▶ 覆 蓋 物
為了保持手術區的舒適及傷口的癒合,白色的手術覆蓋物(surgical dressing)請勿自行移除,並請盡可能在複診前維持不脫落,敷料在當天會逐漸硬化,如有白色的藥物碎片掉落,屬於正常現象,但在手術後三天內整個脫落,請與診所聯絡。
▶ 清 潔
為維持手術區的乾淨及舒服,手術24小時後應開始用生理食鹽水漱口,可一天輕含多次,以維持正常的口腔清潔,但小心不要將白色覆蓋藥物弄掉。
▶ 營 養
好的、平衡的食物,對組織的痊癒很重要。半軟質的高蛋白食物,最適合於手術後食用;辛辣的、刺激的食物或必須用力咀嚼的食物應該避免。手術後第一天以喝溫冷的流質食物為主,應避免過熱的流質食物。絕對不要吸煙及飲用含酒精的飲料或做吸吮的動作。
▶ 作 息
手術後可以繼續每日正常的工作及運動,但在最初的三天內應避免激烈運動、游泳及洗三溫暖。
顧名思義,固定假牙就是為了免除我們配戴上需要不停取出、戴入的麻煩,因此以黏著方式固定在口腔內的一種假牙型態。
固定假牙主要包含牙冠和牙橋兩大類:
1. 「牙冠」是在單一顆自然牙上所使用的假牙,就像帽子戴在原本的牙齒上而得名。當齒質因疾病缺損過大,或是因外傷導致破折斷裂等,經牙醫師評估仍可保留者,就可先經由適當的治療,包括蛀牙處置、根管治療、牙周病治療等,使牙齒恢復健康,最後再以「牙冠」來恢復牙齒的外形及功能。
2. 「牙橋」則是在口中修磨缺牙區前後的牙齒當作支撐,藉以搭建出類似橋體的形式,橫跨缺牙的區域以恢復牙齒原有的咀嚼功能,在清潔上有賴患者更為仔細的進行,才能長期維持牙橋及其相鄰牙齒的健康。
製作固定假牙時,適度修磨牙齒是必要的,其目的在於獲得足夠的空間裝戴假牙。如果牙齒修磨的量不足,製作出來的假牙太薄,無法達到理想的強度,容易損壞;然而修磨的量過多,的確可能造成牙齒結構上的破壞,因此厚薄之間的拿捏,有賴治療醫師臨床上針對不同情況所做的專業判斷。如果對於磨牙齒有所顧忌,在醫師評估可行之下,於缺牙區域以植牙手術進行恢復,也是目前主流的治療選項之一。
牙齒之所以需要根管治療,有一大部分是因為之前受過外傷,或是有嚴重的蛀牙,齒質本來就已經遭受過結構上的破壞較為脆弱,因此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很有可能承受不了原有之咬合力而斷裂,為了穩固牙齒結構,重新恢復原有的美觀,以假牙進行保護的確是治療的選擇之一,在製作假牙前,會先做牙樁來恢復失去的牙齒結構,然後再做固定假牙包起來。
除了傳統的假牙之外,目前牙科界也推出黏著式陶瓷贗復物,能夠保留更多的原有齒質是其特點,然而並非所有牙齒都有足夠條件進行這種治療方式,因此必須先與醫師討論再下定論。
1. 基於患者本身的條件與需求,活動假牙也是重建缺牙區的治療方式。由於活動假牙一般來說體積較自然牙大,患者剛配戴時難免有適應上的問題。因此使用上切忌過度心急,必須按照醫師的指示方式配戴,並由醫師進行調整。
2. 飲食方面也應當由軟而硬,即可逐漸體會活動假牙帶來的好處。當然,初期配戴活動假牙時可能會出現容易流口水,講話不清楚的現象,然而這些都只是過渡時期可能發生的情況,只要慢慢增加配戴時間,口腔肌肉即會逐步適應,以上所說的情況也會漸漸減少,甚而消失。
3. 在清潔方面,患者於進食後,必須取下活動假牙加以清洗,並於清潔完口腔中其餘的牙齒後再重新配戴假牙,以免假牙日久衍生細菌,影響健康。清潔時僅需使用軟毛牙刷搭配冷水沖洗即可,勿使用牙粉或含粗顆粒成分之牙膏,以免在假牙的光滑面產生刮痕,累積細菌。也不可使用熱水沖洗或酒精浸泡,以免假牙材質受到影響,發生變形。此外,也定期可以假牙清潔錠混合清水浸泡假牙輔助消毒,惟浸泡過後仍須以乾淨清水刷洗活動假牙才可配戴。
4. 患者於日常生活中,除清潔時取下活動假牙外,平時應保持配戴,以免長期未配戴假牙時,口腔中其餘牙齒逐漸移位,造成日後難以重新配戴的現象。然而於夜間睡覺時,必須將活動假牙取下清潔後浸泡於乾淨冷水,使牙齦獲得足夠休息,避免受到長期壓迫,因而影響牙齦健康。
5. 活動假牙若使用軟墊材質,為避免軟墊硬化或變質,不可使用牙膏或假牙清潔錠等來清潔假牙,只需清水潔淨即可,並建議每3個月回診檢查。
6. 最後提醒,「定期回診」仍然是活動假牙能否長期使用的秘訣,由於缺牙區的骨脊形狀會因時間逐漸產生變化,原本吻合的活動假牙可能會出現穩定性不佳的現象,如果勉強使用,輕則發生牙齦潰瘍不適,重則可能導致其餘牙齒不正常的受力,造成搖動或傷害,因此惟有定期回診接受專業調整,才可發揮活動假牙的正常功能。
▶ 裝假牙的目的
每當我們聽到「牙醫」,總是會和「假牙」的既定印象聯想在一起,但是,您真的了解什麼叫做「假牙」嗎?事實上,無論牙周病、齲齒或外傷等因素而造成的牙齒缺損,或是原有自然牙的美觀功能不佳,皆可藉由「假牙」的幫助,來恢復理想的齒列功能或美觀,因此假牙身兼了口腔的建築師與美妝師的重責大任。就現代牙醫學的觀念而言,保有自然健康的牙齒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您的牙齒因疾病或美觀等問題而不得不徹底改造時,選擇一副製作精良的假牙,才能讓您重新綻放美麗的笑容喔!
▶ 裝假牙的時機
牙齒拔除之後, 一定要做假牙嗎?其實假牙不僅僅可以恢復美觀,還能恢復正常咬合功能;一旦缺牙時間過久,對咬牙會出現向缺牙區域過度生長的現象,鄰牙也會產生不正常的傾斜,導致咬合曲線異常,輕則容易造成牙縫過大難以清潔,進而衍生牙齒敏感、齲齒或牙周疾病;重則可能逐漸導致顳顎關節疾病,因而對患者產生健康上莫大的影響,因此千萬不要小看一兩顆的缺牙而忽略了積極治療的重要性,才不會因小失大。
▶ 假牙的使用壽命
假牙能夠使用多久?間隔多久需要換新呢?這是許多患者常常會提出的疑問。事實上,當假牙安裝固定於口內後,就有如交付一台剛出廠的全新車輛給駕駛人,車子要能夠長期行駛,還能維持正常性能,有賴於駕駛人正確的駕駛習慣,以及定期進廠的維修保養。
假牙也是一樣!只要患者有正確的飲食方式,不讓假牙承受非正常範圍的過度力量,平時保持正確清潔習慣,加上定期回診接受醫師的檢查,事實上口中的假牙都可以陪伴我們相當長久的時間。相反地,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及定期檢查,即使再昂貴,品質再好的假牙也禁不起如此摧殘的。
當然,即使是百萬名車都有老舊報廢的一天,假牙自然也不例外。當我們因正常使用下產生假牙無法回復的損壞時,還是需要聽從醫師的建議,重新更換假牙,才能夠繼續肩負起保護牙齒的重責大任。
因此老話一句,平日仔細清潔、定期回診檢查才是照顧口腔中自然牙與假牙的不二法門喔!
牙周非手術治療
案例照片與內容均取得當事人授權同意使用,請勿私自轉載與分享
牙周翻瓣手術
案例照片與內容均取得當事人授權同意使用,請勿私自轉載與分享
牙周修除手術
案例照片與內容均取得當事人授權同意使用,請勿私自轉載與分享
牙周再生手術
案例照片與內容均取得當事人授權同意使用,請勿私自轉載與分享
植牙硬組織處理(同期植牙)
案例照片與內容均取得當事人授權同意使用,請勿私自轉載與分享
植牙硬組織處理(備骨後植牙)
案例照片與內容均取得當事人授權同意使用,請勿私自轉載與分享
植牙軟組織處理(翻瓣)
案例照片與內容均取得當事人授權同意使用,請勿私自轉載與分享
植牙軟組織處理(移植)
案例照片與內容均取得當事人授權同意使用,請勿私自轉載與分享
自然牙美學
案例照片與內容均取得當事人授權同意使用,請勿私自轉載與分享
植牙美學
案例照片與內容均取得當事人授權同意使用,請勿私自轉載與分享
植牙併發症的處理(植體周圍炎)
案例照片與內容均取得當事人授權同意使用,請勿私自轉載與分享
植牙併發症的處理(改善美觀度)
案例照片與內容均取得當事人授權同意使用,請勿私自轉載與分享
"豬"福您新年快樂、諸事如意行大運!!!
台日聯手展秘笈 巧奪天工創新意
轉載自2019 / 04月出版《北市牙醫》第20卷/第12期
不妨想想...林保瑩醫師的提醒…
當人們還在疑惑為何有些患者在經過20天的醫療護理後,仍無法像大多數其他患者那樣從COVID-19新冠肺炎的侵襲中恢復過來,或又為什麼會在短時間內已經檢測出陰性後又被測出陽性,這是因為:他們很可能在治療過程中重複使用相同的牙刷而「成功地」再次感染了自己。
SARS-CoV-2這個冠狀病毒根據最近許多研究,在塑料表面上可存活達3天之久甚至超過10天,同樣的病毒在牙刷(尼龍製品:塑料的一種)上可遠比在手機上的病毒意義重大許多。牙刷既像病毒的「孵化器」又像「傳播者」,等於直接「保送」病毒進入人體之中。
在多數情況下,當您發現自己正處於上呼吸道疾病的初期病發或後期病癒的階段時,換支新牙刷似乎會是個明智的想法。
Just a Thought...Dr. Paul Lin's Reminder...
The Murderer is Caught Here! (I) _About the Toothbrush
Just when people are still wondering why some patients did not recover from COVID-19's attack like most other patient did after 20 days of medical care or why testing negative can followed by testing positive in such a short time, this is the reason: they may very likely re-infect themselves successfully by using the same TOOTHBRUSH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3 days survival of SARS-CoV-2 virus on plastic surfaces means a lot more on your toothbrush (made by nylon: a form of plastic) than on the cover of your cell phone. It is so much as an INCUBATOR as well as a DELIVEROR of the virus directly re-introduce them to the body fool-proof.
For most instances, remove the toothbrush and replace with a new one appear to be a wise thought when you notice you are at the break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disease or finishing it.
不妨想想...林保瑩醫師的提醒…
當人們還在猜想為何最近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多是來自境外移入,而非本土感染時,很多人會認定感染源一定是來自那些人去過的境外國家或密閉飛機上,但我建議各位不妨想想,這位超級傳播者其實可能是「飛機上的空服員」,因為自疫情散播後,空服員也開始穿起了手套自我保護,但糟糕的是他們很可能從頭到尾都用「同一副手套」服務所有的乘客。
沒錯!僅管TSA(運輸安全管理局)和CDC(疾病管制署)正密切合作來減少可能接觸到乘客的高傳染性物品,例如自助登機亭(您甚至可以免除指紋檢查)、手扶梯和托盤的清潔,阻絕登機前社區傳播的可能性。為了確保飛機更加整潔,已經付出了加倍努力,不管是廁所、走道、入門口,都增加了許多新的警語和標誌等……。並也已減少常規的餐飲服務,來降低接觸乘客的機率。但就算只提供一個服務,只要空服員仍戴著手套在機艙內移動、觸摸到可能有感染源沾染的椅背,這副手套都還是有將感染源散播出去的可能性。
手套的主要目的是來保護提供服務的人員,這就是為何確診的案例職業別中並沒有很高的比例是空服員,但是如果空服員以同一付手套提供服務給多位客人,就很有可能成為真正的潛在傳播者,到底要怎麼做比較好呢?其實就是每位牙醫師一直都在執行的「一位患者一副手套」的觀念。
如果將手套用酒精消毒呢?會是好主意嗎?事實上不然,因為酒精會增加手套橡皮的破皮機會,而且會在橡皮表面上產生孔洞,降低了對穿戴手套者的保護;如果請空服員每次都要脫穿橡皮手套來完成服務,也不切實際。那什麼是最好的方法呢?就是Double Gloving:穿上雙層手套,除了原本的橡膠手套,在外層再套上類似用來吃手扒雞的薄塑膠手套,這些拋棄式的塑膠手套,可以在服務完每位乘客後被迅速的更換掉,是個方便經濟又能落實的選項。
在如今這個新冠病毒還很活躍的時節,如果您必須搭乘飛機或在餐廳用餐時,發現服務人員穿戴著手套的話,建議您可以主動提供拋棄式的塑膠手套給他雙層穿戴來保護自己喔!
Just a Thought...Dr. Paul Lin's Reminder...
The Murderer is Caught Here! (II) _Glove to Stop or to Spread?
Just when people are wondering why the inbound passengers carried way more confirmed COVID-19 than those from domestic contaminants, most of you might want to blame all the guilt to those countries from which they traveled or boarded. Nevertheless, I’d like you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very likely super-transmitter in the airplane they took WHO ARE the flight attendants!!! Because they are now in gloves, and what’s worse, one pair serves all!!!
Yes, TSA and CDC are working tightly together to reduce many high-touch objects, such as self check-in kiosk (you can even waive finger print check), escalator handrails & tray in decreasing potential for community transmission prior to boarding process. Many efforts are endeavored to ensure that the airplanes are a lot cleaner with many new warning and instructional signs etc……. Though cut down usual services can avoid touching passenger-handled items, but as long as there is but one service or when they move around between the seats wearing the same glove touching the back of the seats one after the other, there is a good chance for spreading.
Gloves are used primarily to protect the service provider. That explains why high-risk flight attendant got less infected count. But when providing services to multiple individuals with potential hazards, glove wearers can become the spreader if they choose to stick with the same pair of gloves. What they should do as what every dentist is doing is to implement One Pair One Patient concept.
Apply alcohol spray after service of each individual is not a good option for sanitizing gloves as it will increase the chance of tearing the rubber or create pinholes thus weaken the protection for the provider. Asking flight attendants to remove the old and replace with a new pair of rubber glove before each service is not practical either. What is best way out? Glove the rubber glove with plastic gloves (those you wear when eating chicken wings)!!! It’s called Double Gloving. Disposing the plastic gloves after service of each individual is economical,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So when you had a chance to take the flight again or dine in a restaurant noticing the service provider wearing gloves, be reminded to kindly give them a new pair of plastic gloves when serving you in this vibrant season of coronal virus.
不妨想想...林保瑩醫師的提醒…
正當人們被放大2000倍的口罩上會動的細菌影片驚嚇的同時,或許仍有很多人正考慮用台製電鍋消毒拋棄式口罩來準備做下一次的使用,是否曾想過在蒸煮前,該如何安全地經手這些充滿細菌、顆粒的髒口罩?今天重點是提醒,如何「適當地」摘下並儲存這些可能具有傳染性的污染口罩!!!
拋棄式口罩對於有害的懸浮微粒(例如PM2.5)或有傳染性的微生物(甚至是病毒)具有較好的防禦力,它是目前用來抵抗新冠病毒最被推崇且搶手的防護工具之一。拋棄式口罩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完畢後要拋棄,但就現階段在口罩供不應求的現實情況下,用完即丟是不夠實際的作法;台灣已經可以在奇蹟的生產線上一天製造1300萬片口罩,但是供應國內的需求或是用於世界他國的口罩外交也好,仍不及「每人每天一口罩」的供需量,目前只有在需近距離接觸患者,如牙科、醫科相關等業別,才有可能拿到每人每天一口罩的配額。有科學家證明,拋棄式口罩的確是可以經由乾熱加溫70度以上超過30分鐘消毒來達到重複使用的目的。另外也有人嘗試用酒精消毒口罩,但這並不是個好主意,因為經研究顯示,酒精會破壞口罩上的帶電纖維,反而削弱了口罩的保護力。台灣政府現也鼓勵民眾使用完拋棄式口罩後,運用電鍋乾加熱的方式,消毒後重複使用。
既然無症狀帶原者也具有極高的傳染能力,這不得不要我們做好需經常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的長期抗戰的準備,不論口罩清潔與否,如何適當收納是個很值得仔細思考的每日課題。目前市面上販售的收納容器,主要是針對全新或消毒過「乾淨口罩」,但那些需要被重複使用的「髒口罩」該如何收納,才不會對您的手、口袋、手提包造成二次污染呢?我建議各位不妨試試「雙口罩」法。
不要只拆下一個「裸罩」!除非直接丟入垃圾桶,此罩雖能隔絕污染口鼻的侵入,但絕對「罩不住」對手及儲罩區的感染!
將另一個乾淨的口罩(選用可重複洗淨或酒精消毒的材質),罩在拋棄式口罩的外面一起取下,這樣的一個動作,可以確保拋棄式口罩的髒外層不會接觸到您其他的一切,這個「外罩」必須較大些,具有可折疊、好攜帶、可重複清潔或酒精消毒的特性,而且「只用來」罩住拋棄式口罩後儲存。當您需要重新戴回口罩時,只要「倒帶」剛才取下的動作即可,當然罩外罩的內層可時不時用酒精消毒。
所以下次出門時別忘了攜帶新鮮的「拋棄式口罩」和布質的「罩外罩」;記得千萬不要直接摘除拋棄式口罩,一定要先用罩外罩將拋棄式口罩的髒外層包住後,再一併取下,將雙罩向內對折,確保乾淨的一面朝外儲存在合適的收納處,不要只用「裸罩」,要記得為口罩穿上另外一件外罩,因為「罩不住」人身的安全,雙罩併用可保您全家安康。
Just a Thought…Dr. Paul Lin's Reminder...
The Murderer is Caught HERE (III) _ How to wisely REUSE a disposable mask?
Just when people are frightened by the disgusted motile bacteria after enlarged 2000x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a used mask and enthusiastic about how to sanitize a used disposable mask by MIT’s cooker, did it ever occurred to you how you handle this filthy mask full of bugs or particles before it contaminate things all around you prior to its dry-heat steaming process should you choose to reuse it? The key is how you properly remove and store this used and potentially contaminated mask!!!
Disposable surgical mask presents with better protection against small hazardous particles (i.e. PM2.5) or infectious microorganisms (even virus). It is one of the hottest promoted and pursued guard all over the world against COVID-19 right now. “Disposable” means to dispose after each use. Obviously, it’s not practical. Taiwan can contribute more than 13 millions a day of such mask from several miraculous product line for domestic use and even part of the world. Unfortunately, only medical or dental related professionals have the luxury of disposing them after treating patients on a daily basis. It is evident that people at large undoubtedly come short of day-to-day supply in Taiwan. Scientist has proven that sanitize this disposable mask with alcohol is not a good idea due to its removal of static charge from the microfibers of the mask thus weakened the protection. However, heating the mask above 70oC in a kitchen-type oven for 30 min is reported to be an effective decontamination method. It is encouraged by government officials of Taiwan to transform this disposable nature of mask to a non-disposable one by similar method for refreshing or revitalizing it.
Since asymptomatic carrier is very much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COVID-19, we have to be prepared to grow into habit of wearing mask or keeping social distance for a prolonged time. Storing the mask whether it’s clean or dirty is becoming a regular routine. Many mask storage or protection pouches or cases are available in the market, however, for the storage of a CLEAN (brand new or sanitized) mask only, not the used DIRTY one. How to prevent the soiled exterior surface of the mask from touching your hand, pocket, purse or mask storage pouch and pollute all your belongings? I’m employing a method called DOUBLE MASKING!!!
Don’t just remove a “BARE mask”! It serves as a barrier of the contaminants to your mouth and nose but certainly “NO BARRIER” to your hands or places for storage unless it’s next destination is to the trash box. By placing another clean mask (preferably washable or cleansable by alcohol) on top of the worn disposable used mask to be removed from your face, you can secure the dirty side of the mask by inner surface of this Covering Mask. This covering mask should be larger in size with ease of folding, carrying & recyc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only used for mask storage. Should you want to put on the used mask again after eating or drinking, simply unfold the doubled layered masks and put on the inner surgical disposable mask. You can of course sanitize the inner polluted side of this covering mask with alcohol from time to time to keep it clean.
So next time don’t leave home without TWO masks, one new or sanitized disposable surgical mask to protect you and another washable clothed mask to protect your mask. Don’t remove the used mask directly from the face, be reminded to place the covering mask on top of the disposable mask first then remove both of them together. Folded in half, these double masks with clean exterior surface can now be safely stored in whatever suitable as personal belongings.
▶ 如何在6年內將嚴重牙周病患者,轉變為丈夫口中的「新」美女?
患者的老公說:「多虧了博世林保瑩醫師團隊的治療與照顧,原來以為只是治療牙周病無救牙的,結果換來一個漂亮的太太」!
醫師團隊
牙周植牙:林保瑩醫師
假牙贋復:李允楨、賴柏超醫師
矯正治療:陳信光醫師
【Case Sharing of This Month】
How we can change the face of an ordinary wife with severe periodontally compromised dentition into a husband called “Beauty” in 6 years?
"Thanks to Dr. Paul Lin and his team, " Her husband said: I didn' t expect the intention of saving hopeless teeth could exchange for a beautiful wife!
完整影片請點此至Facebook觀看
▶ 來到博世牙醫診所,好像回到自己家一樣
63歲患者植牙的位置接連發炎出血不舒服已經5-6年,雖然陸續接受過不同診所治療,但都未改善,一般都建議拔除。但最後就醫診所的林吉祥醫師因曾聽過林保瑩醫師的演講,便轉介至博世接受治療。
因過去治療經驗的影響,內心其實忐忑不安,所以事先請媳婦Google保瑩醫師的評價「很好」,便下定決心來電預約,經過接聽同仁細心講解後,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來到診所後,覺得候診區不會讓人緊張,氛圍比別家診所好(醫生不會急著趕人、比較人性化,連洗手間都很講究的提供座墊紙)覺得好像回到自己家一樣的放心。
吳阿姨本來對於反覆發炎出血的這顆植牙不抱持希望,但經由保瑩醫師的三部曲治療後,症狀完全解除且穩定三個月,終於能安心的回去美國,讓她重拾接受治療的信心!
博世牙醫診所在此也非常感謝群欣牙醫診所林吉祥醫師的轉介!
▶ 哈佛大學感謝狀
即使在2020、2021全球學術活動停滯的疫情期間,林醫師仍受邀為美國頂尖學府哈佛大學(Harvard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作線上直播,分享他在軟組織及拯救植牙併發症方面的高超技術和追蹤超過10年以上的多個成功案例,同時也附上林醫師近十年受邀至歐、美、日、韓、東南亞世界各地演講的紀錄。
▶ 聚餐時,終於不用再帶小剪刀了!
74歲患者巫媽媽的牙齒因為右邊整排缺牙,幾乎無法咀嚼將近兩年,需要用剪刀將食物剪成小塊狀才能入口,本來就已經所存不多的牙齒都搖搖晃晃,且因排列不整,常被其他醫師建議直接全部拔除,讓家人和朋友都非常心疼;但因為從小就極度恐懼、排斥就醫,再加上錯誤的觀念:「覺得還有牙齒可以用就好,等全都掉光,再來做假牙即可」,一直不願處理。
直到好友推薦自身在博世非常滿意的就診經驗及結果,加上老公溫情喊話:「即使賣掉一棟房子也要把妳的牙齒整理好!」,才下定決心找保瑩醫師處理。患者本身有骨質疏鬆,所以林醫師選擇讓患者較少折騰的方式重建,巫媽媽說:「保瑩醫師技術好、會優先幫患者保留牙齒,而不是一昧拔牙,本來有些暴牙,也一併在林醫師團隊的巧手下做了簡易矯正」。
治療後九年來,跟家人朋友聚餐時,可以正常進食,不需要再帶小剪刀了!而且對於牙醫就診經驗大大改觀,最後還將全家人都帶來博世就醫。
跨科協同治療
矯正Ortho:陳信光醫師 Hsin-Kuang Chen
假牙贋復Prostho:簡天正醫師 Robert Gien
牙周 / 植牙Perio / Implant:林保瑩醫師 Paul P. Lin
學歷
經歷
專長
等了好久,日本國門終於開放囉!繼2019疫情爆發以來,日本臨床齒周病學會JACP(The Japanese Academy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的年會先被迫延期、最後無奈改為線上進行,即使如此波折,林保瑩醫師仍義氣相挺到底,一場都沒有缺席。終於今年2022的7月30日林醫師「再次」受邀為JACP以The Maximal Preservation and Optimal Reconstruction for Asian Periodontium_ Chance for Change in Managing Periodontal Esthetics為題在橫濱做現場的實體大會演講,要為日本牙醫界注入更多美學能量!
林保瑩醫師於10/1(六) 09:40~10:20受邀為「台灣口腔矯正醫學會」第十三屆第二次會員暨學術演講大會,以【矯正前中後對牙周美學之虛與實】為題,與大家分享矯正與牙周美學之間豐富精采的經驗與案例,歡迎前往【福華國際文教會館2F卓越堂】一同共襄盛舉!
林保瑩醫師受邀為AAO Asian Academy of Osseointegration 2022 第十二屆亞洲骨整合學會雙年會演講
大會主題:Challenges of long term success in oral implantology
大會官網:https://www.aao2022.tw
演講時間:10/15(六)14:30-15:00
演講地點:福華文教會館2樓卓越堂
演講主題:Long Term Success with Less-is-More Management of Implant Soft Tissue Esthetics
實作時間:10/16(日)14:30-17:30
實作地點:福華文教會館203教室
Hands-on 主題1: 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in the Esthetic Zone
Hands-on 主題2: Soft Tissue Management around Dental Implant
本周末林保瑩醫師再度受邀前往美國鳳凰城為世界最大的牙周病醫學會AAP(Americ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在「General Session(GS)主場」演講,這是繼2020年林醫師受邀為AAP首場線上年會做演講後再次登場,無疑又是一次對林醫師臨床實力的肯定!
詳情請點此至 2022AAP年會官網
...........
★AAP小知識~什麼是「GS主場」?
General Session (GS)
These 2-hour programs present a topic of general interest in a stimulating, motivational style by today’s most respected speakers. These sessions offer CE credit and are video-recorded. Open to all registrants at no additional fee.
大會主場(GS)
歷時2小時的大會主場是邀請當今最受尊崇的講者以激發靈感、鼓舞積極性的方式來展現牙醫師普遍會感到興趣的主題。會提供繼續教育學分並錄製成線上影片,向所有已註冊的參與者免費開放。
那個星期四,天氣晴朗。
再兩周便要回美國了,我就近找了間診所,打算洗牙。
Google地圖上,紅色的游標靜靜坐在博世牙醫診所上。
準備為我做環口攝影的助理,不帶感情地念了一段注意事項:若有首飾或假牙,請先拿下。
我聞聲,將掛在下齒列的活動假牙放進口袋。
她有些詫異:「你這麼年輕,活動假牙戴多久了?」
十幾年。
「不想換成固定的嗎?」
捨不得磨兩邊的牙齒。
「那植牙呢?」
醫師說不能植牙。我微笑,希望話題就此打住。
每到一間新的診所,這樣的對話就得重複一次。
戴了十幾年,活動假牙早已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真要說有什麼不方便,大概是,有時漱口,假牙也會被吐出來。
其實我何嘗不想植牙。
當年矯正結束時,我還不到二十歲。醫師留了空間,說以後植牙。拆了矯正器,他還為我安排了補骨、做了手術,誰想最後,我的牙齦上除了疤痕,什麼也沒有種下。
「小姐,很抱歉。你這條件,真的不能植牙。」
我尋訪過多少間美國的牙醫診所,所有的醫師都給我同樣的答案。
為我洗牙的醫師年紀看來和我差不多。
我請她為我訂製一副新的活動假牙,這副最近連大笑也會浮起來。
她知道我無意植牙,卻忍不住勸我:我們拍張斷層,請林醫師看一眼好不好?
坐在諮商間,螢幕上是我的骨頭影像。
即使我不會判讀斷層片,也知道自己的骨頭太薄、空間太窄,不能植牙。誰能比我更清楚自己的狀況。
林醫師走進諮商室,匆匆看了一眼斷層影像。
我後來回想,真的,就那麼一眼。
「你願不願意給我30分鐘?我讓你看見改變。」
要美...其實可以很簡單!
這個案例治療牙周病後只是調整外在美,竟然附帶內在美的心靈醫治。原先唇外凸顯的牙齒和靦腆的笑容是多年來患者隱藏著自卑的標誌,藉著改善牙周的健康後,在「不拔牙、不植牙、不補骨、不補肉」的情況下,視覺上把牙齒的角度比例恢復協調,就改變了患者的一笑與一生的開懷!
基本知識要有,就診看牙才會懂
送禮送知識,用知識保健您的牙
大塊文化為林保瑩醫師出版的著作,2本醫療保健牙科類優良讀物,精彩圖文解說、好讀易懂,是想了解牙周與植牙的朋友首選必讀好書!
現在購買享65折優惠,歡迎透過右方網址留言訂購:訂購請點此
使用英國倫敦來的DWC8齒質再生藥劑的副作用,竟然是牙齒美白兼去敏感!
「請問林醫師在嗎?」
我抬頭,櫃檯前一對中年夫妻,眼神熱切。我停下手邊的工作。
「我想要謝謝他十年前留下我的牙齒。」
一切都由那張歡慶出版十周年的海報喚起。
患者這才驚覺,自己的牙齒,也多留了十年。
誠實說,患者門面那幾顆牙,甚至稱不上美觀。萎縮的牙齦,裸露的牙根。看過X光片以後,更能理解何以當年患者求診的所有醫師,都毅然宣判牙齒無救。本該是緻密骨質的地方,只剩一團黑影。幾顆牙飄盪在虛無中。
直到最後一位醫師勸他,不然你上台北找林保瑩醫師吧。死馬當活馬醫。
林醫師只問他:這牙,還可以吃東西嗎?
「若可以,我們就把它留下來。」
就這樣。沒有手術,沒有受罪,也沒有花大錢。
說起來,彼時林醫師選擇了非手術治療和固定術,牙齒若很快便不保,大概證明這樣的治療不過是出於婦人之仁。
卻就這樣留了十年。功能正常。
正說到激動處,林醫師恰好也來了。
「林醫師,你留下的不只是這幾顆牙,更是我的尊嚴。」
其實,我想不透門牙何以如此關乎一個男人的尊嚴。
我隱約覺得,裡頭還有別的。
那像是從前錯待的,因為不曾失約的回診與信賴,晨昏不懈的清潔與照護,最終仍留在自己身邊。那像是挽回了差點要離散的,修正了曾經做錯的。那像是人到中年,終於和自己的身體和解。
「如果可以,我希望這些牙齒能和博世共度下一個十年。」
他展顏,大方露出自己的牙齒。彷彿它們光是站在那兒,就見證了團隊的努力,和患者不願放棄的決心。
留牙竟然可以一舉六得!多虧植牙的幫忙,一個月不到的變臉術實在太神奇!
林醫師上下只用All On mini 6,配合立即矯正,當然再加上牙周病的控制後,我就有了六大變:
1、變美:牙好看,可以開懷大笑
2、變胖:牙好用,只做牙周冶療就可以享受牛排
3、變年輕:連皮膚都亮起來,朋友讚嘆問怎麼辦到?
4、變自信:終於可以參加渴望已久的女兒畢業典禮
5、變有錢:漏財縫沒了,小小投資,日後必有大大回饋
6、變走路有風:抬頭挺胸,笑臉迎向光明未來
博世粽包好料~用好牙吃好粽
能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享受美食一口接一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治療照顧25年合齡近180歲的老夫老妻,到底一起做了甚麼令我感到「驚悚」的事?
因為他們吃了牙周植牙治療後,所有牙醫師都會建議儘量避免的一種食物!! 敬告諸位患者除非有以下三點,否則切勿模仿!!
1、夠強的牙(自然牙與植牙)
2、咀嚼肌
3、心臟(年輕的心境)
完整影片請點此至Facebook觀看
【案例一】生
母親帶著女兒尋求留下右上犬牙植牙,同時希望不要看到植體金屬。
博世如何處理→只要牙齒功能正常,就一定有機會留下,mVIP-CT完成後,母女皆歡喜。
【案例二】死
女兒帶著母親尋求留下右上犬牙植牙,希望可以正常功能、且好看。
博世如何處理→因為無法正常功能,用35Ncm反轉扭力即取出,失去植牙的區域以mVIP-CT及增補角化齦重建,雖不能滿足兩位原先留下植牙的願望,但美觀可以接受。
【案例一】
醫師帶著好友患者來求診,最近被右下兩顆植牙搖晃疼痛強烈困擾著,希望可以有拔除植體之外的其他選擇。
博世如何處理→只移除搖動的#37,保留#36再施以非手術植牙刮治術。
3個月後追蹤:已恢復健康及功能。
【案例二】
16年的植牙,近期開始鼻竇出現特殊味道,牙齦溢膿,牙齒無法正常吃東西,因而求診。
博世如何處理→同案例一,將植牙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非手術刮治術。
3個月後追蹤:已去除鼻竇症狀與溢濃情形。
韓愈怎麼死的?其死因一說有三個。你認為是第幾個原因呢?
韓愈享年57歲是文學、思想、哲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杜甫並稱「杜詩韓文」。
他出身貧苦,憑藉努力步入仕途,但並不順遂,死後追贈禮部尚書並從祀孔廟,屬死後顯貴之人。但其死因,一般都避而不談。
有宋人陶穀《清異錄》上說:韓愈晚年頗親脂粉,故用硫磺末攪粥飯,啖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公間日進一隻焉,始亦見功,終致絕命。意指韓愈經常服用壯陽藥,古代壯陽藥多有硫磺成分,他遂把硫磺研磨成末餵食公雞,日後再食雞肉,他以為硫磺毒性被雞化解,自己再獲得雞體內的硫磺來壯陽即安全無虞,但仍導致他日久喪命,這當然是稗官野史不足盡信。
另一說是正常死亡。韓愈乃因官場險惡,無人為他撐腰,做得再好也得不到重用,他便嗑藥來排解內心孤寂,長期服毒下英年早逝。
我則認為他是因為沒找到好的牙周病醫師而死於牙周病加劇的全身性疾病!而且他已有先見之明…。
因為韓愈在35歲時於《祭十二郎文》寫道: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譯文:我還不到四十歲,但已視力模糊、頭髮花白、牙齒鬆動)。
同年也在《落齒》中寫道: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餘存皆動搖,盡落應始止。憶初落一時,但念豁可恥。及至落二三,始憂衰即死。每一將落時,懍懍恒在己。叉牙妨食物;顛倒怯漱水。終焉舍我落,意與崩山比。今來落既熟,見落空相似。餘存二十餘,次第知落矣。倘常歲一落,自足支兩紀;如其落並空,與漸亦同指。人言齒之落,壽命理難恃…(譯文:從去年開始落一齒,今年又落一齒,不久便連續落下六七齒還不停。餘牙都在搖動…將落的牙齒,歪斜傾倒既妨礙咀嚼,又不敢用水漱口…這時我的心情好比一座山崩塌似的…有人說,牙齒在掉,表示壽命也在掉…)。
他因受苦於早發性嚴重牙周炎而在極不佳的口腔與咀嚼環境下,苟衍殘喘的多活了22年!
綜觀以上推論,如果韓愈能在當時找到醫師治療牙周病,也許就不會英年早逝,因為牙周病與系統性疾病有極大關連性!研究顯示:癌症、肥胖、不孕症及骨質疏鬆症等,也可能與牙周病息息相關。牙周病患者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牙周病婦女產下過輕早產兒的機率是一般婦女的7.5倍。牙周病也已被證實與血管硬化有關,所帶來的後續效應,除了細菌的全身性遊走之外,也會造成許多慢性疾病,一開始不易察覺,但越是這種日積月累的影響,越是不可小覷!
繼2020年林醫師受邀赴越南胡志明為JDentalcare Implant VietNam演講,今年又第二度受邀於2023/8/28 以「HOW TO DO IT: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Implant Complications」、「 HOW TO DO IT: Predictable Implant Reconstruction for Partial Atrophic Anterior Ridges-The Size Matters」為題連續做了2場演講,再度刷新越南牙醫師的眼界,載譽歸國!
為重建鋪路,改善肉質肉量,解放緊箍咒!
患者張小姐過去因植牙失敗,南北奔波諮詢多間院所,唯一最有把握的一間教學醫院主任提出浩大工程的治療計畫,拔掉門牙和小臼齒,取一段大腿骨移植上去補骨後植牙。全身麻醉,移植手術加上四顆植牙,粗估費用近百萬!
大概是心裡慌,下意識地在PTT牙科版上爬文,看看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機會與方法,一篇林保瑩醫師的推薦文,吸引了她的目光。植牙失敗、冤枉拔牙......看到其他患者給林醫師治療改善後的心得分享,燃起了希望而至診所求診!
林醫師在聽了她的牙科求診歷程後,建議她說:或許我們可以嘗試簡單的方法,從改善肉質開始....經過兩次軟組織手術,不到一年,兩顆牙都留下,連補骨都不用,費用也與當初設想的2成都不到。當張小姐裝上假牙的那一刻,透過醫師與助理們的鼓勵,恢復自信重新展現了好久不見的笑容曲線!
第15屆全球牙科教育學院 gIDE(Global Institute for Dental Education)臨床大師研討會(Master Clinician Symposium)將於2023年9月18至22日於美國洛杉磯風光明媚的聖塔莫尼卡舉辦為期5天的進階植牙、美學、數位化治療方案課程和臨床實作,會中邀請世界各地優秀的牙醫教育專家現場指導。
其中唯一的台籍專家林保瑩醫師自2007年起即獲聘為專職教授迄今已16個年頭,這次也會分別於9月21日以「Predictable Soft tissue Management for Esthetic Implant Complications」為題演講、及9月22日共同指導實作課程「Innovative Hard and Soft Tissue Grafting of an Implant Site Next to a Periodontal Compromised Tooth Using Emdogain Gbr and Ct Disk Graft」,絕佳的學習體驗,精彩可期!
不用動刀、只要非手術三部曲
原來...植牙病入膏肓真的可以不拔牙!且不需動刀動斧,就可恢復健康!
患者林小姐來到診所,主訴用了20年的植牙,最近頻繁腫痛、流膿血、甚至出現鐵銹化異味。
求診多位牙醫,都只得到移除植體的選項,心灰意冷的林小姐最後經由轉診來到博世諮詢,心裡默默祈禱著,是否還有不移除植體的選項?
初診諮詢時,林保瑩醫師先問:「這植牙目前還可以吃東西嗎?能不能用?」
林小姐回:「可以!但是…」
林小姐的話語還未落下,林醫師已堅定的回覆:「只要還可以吃、可以用,我們就有機會把植牙留下!」
林小姐就半信半疑的配合著非手術三部曲的治療,再加上改變牙齒清潔的方式,僅經過半年的治療,主訴症狀皆有改善,心理壓力也大大減輕。
經過一年半的追蹤,看著X光片骨增生的變化,在沒有經過任何手術處理下,骨頭竟也隨著植體螺紋長了回來!
患者周小姐是一位長笛演奏家,主訴常常在長時間的演奏時,無法控制漏風、時常吹出膿血液體、甚至形容有水溝般的異味散出,讓她無法隨心所欲的吹出美妙的旋律。
透過其他醫師轉診找到林保瑩醫師協助,療程中發現除了有嚴重骨吸收、還有「出膿、死骨、黏劑殘膠」此臨床三大問題!
周小姐經過了非手術三部曲治療+側門牙牙冠增長術+一次軟組織處理後,就已得到令她心滿意足的成果。
她充滿感恩的自述:已經好久沒有吹出那麼扎實飽滿的聲音、漏氣聲沒了、唇邊膿血噴飛的尷尬畫面沒了、無法拒絕的水溝味沒了、以前笑開時會露出的金屬邊緣也沒了…終於可以解放笑容自由地露齒笑!
那幾年,噩運是接二連三,簡直看不到止時。
被公車撞飛,斷了兩顆門牙;忍過正顎手術、植了牙,植牙卻出問題,流膿、不能咬、牙齦萎縮,最後,兩根裸露的銀黑色牙根浮在出膿的爛肉裡。說真的,這些都還可以忍。就是那揮之不去的腐臭味。別人能迴避和我說話,但我又能到哪裡閃避我自己?
直到遇見林保瑩醫師。
這幾年看過的所有醫師,都樂於在診療椅旁宣判我的問題,卻無人有信心治療,總讓我愁上加愁的回家。唯有林醫師,不只給了我明確的治療計畫,還立刻拿出粉紅色的材料,做成活動式假牙肉,覆蓋住我齒間的黑洞,和我多年來的羞恥。尋訪過這麼多醫療院所,我第一次感覺自己並不被視為問題,而是一個人。那一刻,我便下定決心,我要在這裡接受治療。
三年間,我經歷三次手術,每次的疼痛感都不及過去手術的1/3。連我自己都難以置信。植牙無須移除,補上了健康的牙肉和骨頭,咬合功能也恢復正常。不,想必是比正常還要強健,才會一口氣胖了八公斤。
那天,好朋友問我,願不願意當他的伴郎?從沒想過還能面對眾人目光的我,鼓起勇氣答應了。看著鏡中穿西裝的自己,說真的,有點俊。喜上加喜的是,今年,最喜歡的女孩答應了我的求婚,願意和我相守到老。
有時候,我會忍不住回想,好運究竟是何時選上我的呢?我想,就是踏進博世牙醫的那一刻。
身為空服員,親切自然的笑容,是工作時隨身的制服與形象!
然而多年來只要多笑點就會露出假牙黑色邊緣的窘境,卻成為笑容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於是當一位好心的牙醫師建議,只要將牙橋中的缺牙更換成植牙就會好看時,我立刻欣然接受...
結果卻事與願違,花錢受罪後,不僅原先變美的期待落空,更加不對稱的笑容連想笑的權力也全然剝奪了,「笑」竟然開始變的尷尬與嚴肅。
透過醫師轉診,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博世牙醫求診林保瑩醫師,不同於過去求診的經驗,往往是哪裡有狀況就處理哪裡,鮮少有整體性的評估檢查,但我個人還有露齦笑與排列不齊的致命笑容障礙,光換假牙仍無法滿足自然笑容的高難度訴求,於是林醫師特別再進一步針對主要問題診斷給予建議。
因為先前植牙又深又暴,且卡在兩牙之間太近,若移除重植,將無法避免傷到鄰牙外,重建再植的費用也定會急劇增加,更遑論後續將承受多次手術的苦及漫長組織與假牙的修復時間外,美觀可預期性反而更低...
於是在有限經費與時間的考量要求下,林醫師評估若要達到明顯美觀升級,最快恢復正常工作及少受手術痛苦的前提下,建議只能捨棄使用植牙的選擇將其埋入這讓我受罪良多的植體,更換前五顆假牙冠,用一次手術將冠延長與補肉一氣呵成,經過幾個月的傷口癒合與假牙的塑形,終於我可以展現自在全新的笑容!不僅長年露齦笑的困擾消失,前牙比例改善外,開懷大笑時竟然也左右「協調」,而不是以前左高右低的「歪斜」!
找到好醫生真是一種福氣,不僅可以少花錢和時間外,又少受罪且效果好!
跨華人國界擁有5000會員的華人美學牙科學會於今年迎來第9屆大會且已於2023年11月20至22日在大陸蘇州灣線上線下同時盛大舉行、圓滿成功!會中邀請來自大陸、台灣、香港、巴西、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的牙醫與牙技專家共赴盛宴,同醉江南之美。
林保瑩醫師也受邀為案例大賽的國際評審委員,親臨現場交流點評。
本次在400多位參賽中榮獲牙醫臨床案例大賽第一名的苗新海醫師以蝴蝶結法的齦乳頭增高術在最後12位決賽者中脫穎而出拔得頭籌,苗醫師同時也是林醫師在山東的得意門生,與有榮焉!
21年前,患者希望以變通經濟作法,選擇以兩顆植牙與兩顆自然牙結合的方式重建在美觀區的六顆前牙。
但同樣是植牙...卻有極大不同的命運…
右側因長期缺牙導致塌陷的犬牙,透過ㄧ次軟硬組織重建後已經接近自然;左側正切折裂牙,透過骨再生的拔牙保存術後,在翻瓣與補骨的冠向縫合後已悄然發生環境變化,後續種植更產生令人心驚動魄的戲劇性變化,多次依文獻進行彌補的軟硬組織手術皆以失敗告終...甚至還更糟糕!著實上演了一場牙齦線崩壞的驚魂記,最後草草以假牙肉收場...
終於13年後正門牙植牙因不易清潔,不情願的併發植體周圍炎...因這些年的痛定思痛與技術沈殿,我鼓起勇氣面對「危機就是轉機」的魄力,堅持要「把事情做對」的態度,懇求患者給予機會與信任!
衷心感謝患者的不放棄與忍耐,我透過自創的「根方口袋」與「改良的mVIP-CT」術式,終結了長久無法垂降齦乳頭和反轉齦緣線的夢魘,雖五年以上漸入佳境的追蹤離完美仍有段距離,但看到患者滿意肯定的笑容後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完整影片請點此至Facebook觀看
留與不留 = 幸與不幸
牙周治療的少多原則(Less is More Principle)
來博世就診前,已被其他門診宣判要拔除現存的22顆牙,患者葉小姐懷著忐忑的心情來找林醫師。
要面對的,是矯正治療中已掉7顆牙,矯正醫師早已無能為「力」、束手無策、所有剩餘牙東倒西歪、搖搖晃晃的矯歪牙周炎,過去這一千多個日子來讓她心驚膽跳的經歷了…
三怕:【怕失去所有的牙齒】、【怕花大錢】、【怕親友聚餐】
三不:【不能吃】、【不能笑】、【不敢和家人啟齒】的心路歷程!
後經林保瑩醫師評估,順利從牙周診斷、植牙計畫切入治療,安然度過僅2年的療程,葉小姐只「拔3顆、植7顆」,現在已經能開心數算經歷…
六少:【少手術】、【少拔牙】、【少植牙】、【少費用】、【少受罪】、【少尷尬】
六多:【多自然牙】、【多存款】、【多笑容】、【多社交】、【多美食】、【多重量】
連老公都說,以前那個愛笑的太太回來了!
針對「矯歪牙周炎」,林醫師這2年到底施了什麼魔法?
1、 只進行牙周非手術治療:牙只要不垂直移動, 一律先留
2、 盡早運用植牙來幫助自然牙:只要完成牙周非手術治療即可開始
所以說【留牙】是最好的策略、【幸福】從找到會留、有興趣留牙的醫師開始…
據說,一個成人最多能有32顆牙。我本自豪還有28顆牙…
根據A醫院的判斷,我得拔24顆;B院所比較和氣,說,拔20顆就夠。想當初,為了愛美,忍超過四年戴矯正器的日子。誰想療程結束那天迎來的,是這樣的宣判。
X光片上,本該將牙齒牢牢固定在骨頭裡的牙根,都消失了。
若注定要拔光,所受的苦豈不枉然。
B院所的醫師見我面露絕望,好心幫我問了那天駐診的兼任醫師。他說,30顆!!??
我正覺得自己的際遇簡直荒謬到好笑,這才聽清楚他說的,是3、4顆!!
其實我壓根不認識林醫師。誰能拔我少點牙,我就去哪裡。
那段時間,林醫師讓我相信三件事:
1、盡量留下自己的牙齒。
2、只要穩住後牙,前牙就有保障。
3、就算前牙真的掉下來,也能立刻植牙,不會尷尬。
經歷非手術治療以及牙齒固定術,也真如他所承諾的,拔4顆牙,植了4顆。
就這樣,從不能用、不敢用,漸漸能小心用、小口用,後來,乾脆大口的用、開心的用。就這樣用了十七年。
感謝牙根上的匠人,林保瑩醫師。
原先以為找到廣告宣傳很大的知名診所強調的快速植牙就會一勞永逸解決我缺3顆大臼齒的問題…結果植了5顆牙做了假牙反而是另一個夢魘的開始…每吃必塞且完全無法清潔!不僅下顎植牙區,連上顎兩側剛裝上牙冠的5顆自然大臼齒也面臨同樣問題,無法倖免於難…
這幾波折騰原來是支持牙齒或植牙的牙周組織因假牙冠未能提供有效的自清作用與環境造成,這些診斷分析是我透過網路好心醫師推薦,好不容易才從台東千里迢迢找到台北的林保瑩醫師告訴我的!
林醫師取出五顆植牙,植入數量大小匹配對咬與牙床的3顆植牙,我就立即恢復正常咀嚼與清潔功能,真的太神奇了…上顎因磨耗後製作的牙冠太短,林醫師進行冠延長手術後再做牙冠,且不以牙橋而是一顆顆分開,清潔立即改善,頓時口腔清爽自在快活多了!
回想當時牙痛,聽信不同醫生建議抽神經、作牙冠就會好或抽神經後還不舒服拔牙、植牙後就會好…都是治標不治本!林醫師悉心解釋我才明白我的嚴重咬耗是因為下意識習慣性咬緊牙關和夜間磨牙造成,過程中我接受了咬合板治療,並且常常提醒自己不要不經意咬牙,完成治療七年來再也不用做牙冠或抽神經了!我才了解良醫不只是要會治病,還要會治病人…
LEMPSA
正猶豫下顎門牙要不要拔的朋友,請務必看過來!!
下顎四顆門牙是小時候六歲時最早萌出在乳牙後方令父母親開始擔憂長歪的牙齒,這四顆口腔內年紀最大最容易「搞怪」的牙齒,也應該是口腔內壽命最長的牙齒!!
不論牙周破壞多糟,前後搖擺多厲害,甚至如「浪子」離家出走,都可以經過「牙周非手術治療」伴隨「固定術」改善,且只要一分鐘「回正術」就可喚回「浪齒」尊嚴留下來;連漸凍人霍金(Stephen Hawking)晚年不能刷牙都能堅持下來的四顆牙,可千萬不要輕言放棄。此四浪子可謂是「最少骨頭卻最有骨氣」(麥克雞塊廣告)的牙齒!!!
LEMPSA =Less Expense最少花費、Maximal Preservation最大保存、Smart Alternative聰明選擇
側門牙的老二哲學之1(Lateral Dominance Series_ Secondary Lateral 1)
笑容區排名第二的側門牙是改善美觀最難搞的牙齒,動不動就喧賓奪主,不是太長、太高、就是太寬,搶佔了正門牙C位的注意力…
66歲的患者因側門牙缺一角、縫隙太大、牙齒變長等原因,由女兒帶來就診。女兒希望滿足母親心中小小心願,在結婚前幫母親換一副好看的牙…只是在不同門診的治療計畫,除了換假牙外,不外乎就是建議缺牙區植牙,甚至將會搖的門牙也一併拔掉植牙,可是一旦問及會更好看嗎?就不敢保證。
女兒經介紹來找林保瑩醫師,林醫師的治療計畫也的確要更換現有假牙,但會搖的牙是牙周病,配合【全口牙周治療】即可;至於缺牙,只要牙齒改善牙周後穩定,採用原牙橋設計即可(因為橋墩牙已磨了)。最後,若要變美,反而考慮移植結締組織在三顆牙橋上做【根覆蓋(牙齒變短術)】及【牙嵴增厚術】即可!結果,照林醫師的治療計畫進行,不僅少植牙、少花費用、少花時間,還多留些自然牙,全口牙周改善、不會再掉牙,牙也在結婚前及時完成變好看許多,可以美美的出席女兒的婚禮!
側門牙的老二哲學之2(Lateral Dominance Series_ Secondary Lateral 2)
又一側門牙喧賓奪主事件!
事件主人翁是右上側門牙疑似在矯正過程中失控跑出骨板外側的女護理師,抱怨此牙又長又暴。在所有參與診斷的醫師都認為不可能留下此牙,必須拔除且只有以植牙取代才行後,卻面臨無法找到有把握透過植牙替換並改善美觀醫師的困境下,才經由矯正醫師轉介給林保瑩醫師。患者希望能更換植牙後左右兩側盡可能對稱。
林醫師了解後提出2項治療計畫供參考:
【TX Plan 1】依照原希望,如果錢、時間、受罪不是問題的話!拔除此自然牙以植牙替換,除了要有多次軟硬組織手術的心理準備外,還會面臨以活動暫時假牙過渡缺牙期間尷尬近一年的不便階段,且最終植牙牙冠外型會有香蕉化可能。
【TX Plan 2】只照好看希望,需一次手術,沒有缺牙時期,折騰明顯減少,時間和費用也大大降低!唯前提是牙周健康且功能正常。
患者一聽大喜,因為牙齒本來就使用正常,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計畫二的超值方案,但心中仍半信半疑的接受林醫師在#22、23進行【結締組織根覆蓋術】,結果一舉兩得除覆蓋裸露牙根外也增厚外側牙齦,竟神奇的在視覺上把牙齒推進牙槽窩內,看似和右側牙齒對稱了!
原來美觀區只要牙齒功能正常、牙周健康,骨頭的位置與骨量反不如牙齦重要!原先一顆忐忑糾結無奈的心竟被林醫師給輕鬆巧妙醫治了!!
側門牙喧賓奪主系列之2=LEMPSA 3
LEMPSA =Less Expense最少花費、Maximal Preservation最大保存、Smart Alternative聰明選擇
側門牙的老二哲學之3(Lateral Dominance Series_ Secondary Lateral 3)
當側門牙竟如「馬齒徒長」時…
患者除了牙齦退縮速度飛快,按壓牙根底部還會隱隱作痛,從外觀看來本應在齒槽骨內的牙根,已完完全全裸露在外!其他牙醫師都說「不能留」…
後來患者在台大童醫師的照顧下,一同來詢問我的建議。我本著【只要還能用→就可留】的觀念,帶著童醫師以我改良的【側移瓣口袋法LPP-CT】進行根尖切除、補骨再生(EMD)、補肉,即完成側門牙的尊嚴保留!
同時也要讚許童醫師的仁心巧手,可以共同創造另一個奇蹟!
側門牙的老二哲學之4(Lateral Dominance Series_ Secondary Lateral 4)
植牙或矯正萌出是解決黑三角的最佳方法嗎?
許小姐一直很猶豫,就這樣把門牙換成假牙,每天被這顆不合群、外觀過長、又有黑三角的側門牙困擾,不僅難看,還非常敏感,雖然醫師囑咐要好好刷乾淨,但她實在不敢刷,因為牙齦越刷越萎縮…也曾有人建議她乾脆拔掉,換成植牙或橋體就不用刷了?!
後經其他醫師轉診到博世請林保瑩醫師來改善美觀,林醫師巧手用一塊牙肉縮短側門牙長度,且同時協調左右正門牙對稱長度,更神奇的是,牙齦縫隙由黑轉紅竟是如此自然,最後李醫師特別搭配許小姐臉型比例而訂製的假牙,也讓其他齦乳頭似乎一起變長了。
今年龍年,既是12 生肖中最大仙的,當然祝福也該是最大!在此敬備5「千萬」相送:
千萬 好友毋湯「龍」time no see!
千萬 好健康成最佳「寵」兒!
千萬 好讓錢財左「攏」右抱!
千萬 逢凶化吉「攏」不驚!
千萬 自信好運「攏」總來!
側門牙的老二哲學之5(Lateral Dominance Series_ Secondary Lateral 5)
有牙周囊袋的植牙根覆蓋需要軟硬兼施、呼骨喚齦 Recession with Pocket calls for Soft and Hard
患者張小姐右側門牙接受醫師建議拔牙後→補骨→植牙,結果三年內陸續看著牙齦萎縮,且時不時飄出鹹臭味,植牙醫師放了很多次藥物治療皆無效…
只好經由轉介找林保瑩醫師幫忙,林醫師先進行非手術刮治、沖洗、放藥,此階段已有明顯改善鹹臭味,但仍有淡淡透明分泌物與不美觀的情形。
林醫師接著進行修補牙齦、增厚與覆蓋裸露牙根後再進行補骨來解決囊袋問題,10年後追蹤仍維持不錯效(笑)果!
側門牙的老二哲學之6(Lateral Dominance Series_ Secondary Lateral 6)
解決植牙黑三角與金屬外露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這顆不合群的左側門牙植牙明顯有牙齦乳頭退縮成雙黑三角,不但露出植體、還會溢膿,困擾著患者多年…後經台南醫師轉診到博世請林保瑩醫師來改善美觀和疾病問題,林醫師消毒植體表面後同步補骨蓋膜後,只從腭側轉移一塊牙肉即一舉三得修補了黑三角協調了前牙美學區的左右對稱,覆蓋露出植體且同時消除疾病,治療期間都有臨時假牙可用,完全不用經歷缺牙的尷尬!
Nobel Biocare 在越南迎來20週年紀念大會中,我獨講聚焦分享了使用世界第一品牌Nobel植體20多年的經驗,特別是Active植體在美觀區即拔即植的優勢,吸引了來自以北越河內為主還有不少南越胡志明市的醫師與老朋友們所謂千里迢迢(這兩城市相距真的千里之遙)共兩百餘位一起共襄盛舉相聚一堂。
在探討植牙併發症相關議題時,他們很好奇我為什麼很少修理到Nobel植體外,也特別驚訝對我所設計針對東方薄牙齦的特性下的術式與縫合技巧仍能突破限制實現美觀目標而大表讚賞。
此次演講與充滿熱情和活力的越南醫師們積極互動,主辦三方群策群力將士用命,使本次大會的場地、影音專業團隊、展覽和餐食發揮了辦理牙科大會的國際水準與企圖心。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深入探討專業議題的交流機會,為植牙、牙周美學的醫療開創新局,貢獻更多力量!
側門牙的老二哲學之7(Lateral Dominance Series_ Secondary Lateral 7)
位於上顎側門牙的植牙很容易產生喧賓奪主的情形,與其思考如何修正已植壞或植歪的側門牙,還不如從一開始就做對的事!
本週分享的案例是軟組織有些微不足、且已完全缺失頰側骨板的側門牙,要如何運用相對簡單手術,僅僅半年共三次手術就完成美觀區的植牙與修復,且術後14年雖鄰近自然牙有萎縮但植牙仍有效維持,分享以下三部曲:
第一部:拔牙以無翻瓣微創同時補骨保存術(ICC)
第二部:植牙手術時只需微量植
第三部:揭露手術微量增厚唇側牙齦並擠壓齦乳頭
術後不但達成美觀度逼近對稱自然牙的植牙,且齦緣及齦乳頭的位置還比原先的更好!
側門牙的老二哲學之8(Lateral Dominance Series_ Secondary Lateral 8)
33歲的周小姐因上顎對稱的2顆側門牙被多位醫師判定為無救牙而苦惱不已,這2顆牙都矯正失控、且皆有嚴重牙周炎、還伴隨牙齦退縮,非常猶豫是否選擇植牙或其他重建方式…在大部分醫師都沒有把握能美觀的情形下,經轉診到博世請林保瑩醫師評估,林醫師認為只要牙齒還能使用、又有機會改善牙周就治療看看。
右側經牙周非手術治療之後,雖齦緣仍有明顯退縮但牙齦乳頭和骨頭都有明顯改善,故後續接力進行了軟組織移植的根覆蓋術,最終達成正門牙、側門牙、犬牙的連線不過長且一致。
反觀左側同樣進行了牙周非手術,但只有些微改善,因此再進行了牙周再生手術,考量到患者的「薄型牙齦」進行再生手術後,可能會進一步造成組織退縮,林醫師因此同時使用軟硬組織來一舉三得,不只是改善#22骨頭缺損,更將軟組織當成再生膜而保存了#22至#23的齦乳頭又覆蓋到牙根,最終改善了前牙區對稱兩側喧賓奪主的情形,讓側門牙好好守住老二的寶座。
以牙周手術守住自然牙,免受非要植牙之苦,來拯救無救的自然牙,這應該是相對容易、可預期高又低風險且折騰較少的方式,符合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原則。
2024年4月29-30日中國牙科教育的領先品牌「世界牙科培訓中心World Dental Training Center」(WDTC)於上海舉辦【首屆種植併發症處理_突破障礙研習會】,特別邀請林保瑩醫師利用前半天點評三位助教講師的案例及回答預先提問、並開放現場問答後,接續一天半主講植牙併發針對疾病、美觀與重建三大議題,吸引了上百位醫師前往聆聽,並對多年提攜指導的講師們所演示依林醫師軟組織作法的案例大為驚豔。
現場除了有數名教授驚喜蒞臨外,另有多位是林醫師2011-12年在上海拜博口腔精英重點栽培、習得真傳的資深學員,現在都已在各知名百家連鎖的牙醫診所如拜博、鼎植、美維等擔任總監、主任醫師及院長的臨床及管理要職,他們說回來溫故知新聽林醫師的課,才能不忘初衷、時刻記得秉持醫者良心,並且更新觀念與技術為日新月異大量體的患者提供最適宜的治療。
31年前(1993)我剛從美國回台即來就診的吳先生,如今73歲決定退休告老還鄉,今天依依不捨來做最後一次牙周維護治療,因為明天就要回屏東老家了!
40歲出頭就帶著全口一半以上幾乎「都被宣判無救的重度牙周炎牙」來請我治療,這位亦師亦友的忠實患者,當時只希望能多為一些還能使用的牙齒請命、少拔一點牙,不要在事業正起飛時就同時戴上全口(兩床)活動假牙。
5顆牙周無救牙的犧牲,配合牙周病治療保留17顆牙,上顎以三段牙冠牙橋,只有下顎使用牙冠與局部活動假牙完成第一次全口重建,吳先生很讚許牙周保存對固定與活動假牙的助益,並且維持了12年,直到……
13年後(2006)下顎活動假牙緊接上顎前牙的橋墩牙陸續發難,彼時事業有成的吳先生決定以植牙重建缺牙區,結果花費4年(2010)才完成第二次全口重建,期間拔5顆牙置入11顆植牙,並維持所有自然牙都成單冠。
10年前(2014)僅餘的7顆根管牙中的6顆,都因折裂而再以4顆植牙取代,使最後以5顆自然牙與15顆植牙的全口27顆牙組合維持至今!
18年來吳先生擁有植牙的歲月中,驚人的發現植牙置換的10顆牙中,僅1顆牙周無救牙、卻有9顆結構無救牙,這些短命牙皆經根管→釘柱→牙冠→折裂四部曲!!這是任何人皆會抱怨連連的動盪前8年。後因發現只要植牙介入的區域就是新穩定咬合的信賴區,而使吳先生最終仍選擇不離不棄,且不論是約診、治療建議及口腔衛教都配合極佳,總是固定每半年回診洗牙和維護治療,保持全口牙周健康,15顆植牙只呈現微量生理骨吸收,這應該是吳先生口腔最值得與放心的投資吧!!
A compliant 31 years long term follow-up patient, Mr. Wu, came for his last maintenance visit to my clinic to say good-bye due to remote relocation after retirement.
With tears in both our eyes he overviewed what was good or bad treatment decisions over the past 31 years. Periodontal & dental implant therapies appeared to be beneficial & sustaining, however, endodontic treatments for him seemed worthless, he said.
I stressed both periodontal and endodontic treatments were all endeavored to conserve his natural dentition. Nevertheless, I wouldn’t object to what he said is wrong who was born with such a poor tooth-structured teeth, after tragically suffering from 9 consecutive replacements of endodontic treated, post-cored, crowned & fractured teeth in just a few years.
Mutually thankful to each other for these years we both shared our passion in dentistry. With 18 years of 15 implants gradually inserted empowering his oral function, recent stabilized 10 years maintenance may seem to warrant his confident future for hopefully another 31 years.
博世牙醫教育中心從2008年成立至今,為了增加員工向心力,並幫助博世牙醫持續成長,克服臨床共同盲點,表訂每季都為同仁們舉辦教育訓練。
正如林保瑩醫師擅長牙周植牙軟硬組織處理,課程也安排除了與臨床密切相關的技術課程的硬道理,如:植體系統、植牙機、牙科雷射、比色機、咬合板教學、美白門診、DSD介紹、牙科諮商軟體教學、牙科椅的使用及清潔保養、鎮靜麻醉於牙科之應用、口腔衛教教學、生物材、衛材、藥品總覽…之外,也會安排邀請各領域資歷豐沛的專業人士蒞臨提供軟知識,與我們分享新知:財務規劃、認識鹼性水、職場美儀、肢體律動(街舞、瑜珈、防身術)、日本防災觀念在台灣的應用、香氛、陶藝、攝影、石頭之美等多元主題。
上週5/17我們更將教育訓練的場地拉到診所外進行,來到全台第一處市定古蹟、也是第一處以人文歷史及公共空間內涵為特色而指定的活古蹟【紫藤盧】,林醫師特邀林慧峯執行長來為我們導覽空間、茶體驗和說說歷史文化及人的故事,以期日後能將「茶文化」的品味、氣息與溫度運用在提升患者治療的整體感受。
一路來這些多元面向的教育訓練每每讓我們獲益良多、充飽電再上路,以上與大家分享我們的現場實錄照!
Established in 2008, the dental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vider” iProDICT “not only make clinical training didactic course well as hands-on workshop available to dentist as many of you have known, but also offer clinical as well as living knowledge for staff and colleagues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and recreational standards.
By schedule, staff training classes was primarily arranged every 3-4 months to satisfy the urgent request for familiarizing the clinical “new kids on the block “, for example, new material, techniques or equipment. On the other hand, sessions like new look at the old procedure as “bomb removal” are also very popular.
In order to soften the devoted training afternoon, the non-clinical session kicks in to enhance the interesting and tasteful way of life for down stressing pressurized clinical living.
Well, followings were the photos from the recent “tea culture” and some passed training snap shots.
在疫情期間,由於診所疏忽而失聯4年的患者郭先生,近期主動聯繫博世。其實沒有疼痛不適,但仍想檢查牙齒近況是否無恙,因為郭先生說:「我只相信林保瑩醫師」。
還記得6年前正忙著股票上櫃的郭先生,同時經歷右上植牙失敗,在口鼻相通和鼻竇炎併發的雙重困擾下,經醫界老師轉介找到林醫師重建。林醫師先從牙周治療著手,保留下右上無救的小臼齒。進行頂竇提升時,發現竇窗已「千瘡百孔」,後經林醫師耐心地修補及提升,僅一年即完成重建,植牙至今已5年,除了未增補的角化齦略顯不足外,其他都安然無恙,主要還是歸功於郭先生自身確實有效地清潔維持。
如今郭先生已成功完成股票上櫃之大業,也順利回歸診所的定期追蹤、牙周維護保養流程,如迷途羔羊重回牧羊人的懷抱,對博世來說可謂雙喜臨門!
Mr. Guo, a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who came with a failed implant site by two previous unsuccessful implants, was asking for new implant reconstruction 6 yrs ago.
The infected sinus with oral-antrum communication was suffering from chronic sinusitis for months without any help from numerous attempts to remedy by previous dentist.
I proceeded with periodontal therapy to optimize the periodontal health of existing dentition. The infected reconstruction site was managed with GBR repair in conjunctions with windows elevation. Two new implants were surgically placed after sinus return back to health and vertical height of the implant site accomplished.
Final restorations were installed and well maintained for 5 yrs without any signs of infection even with inadequate keratinized tissue.
林保瑩醫師牙周開業的82法則(或二八法則)
生活中充滿著許多82法則的報導;最廣為人知的譬如在一國家中80%的財富在20%的人口裡,在公司裡80%的產能在20%的人手上,甚至個人80%的時間花在20%同樣的事情中……
在世界衛生組織( WHO ) 於2001年推動全民口腔保健觀念,呼應了日本1989年就的活動提出80歲時仍保有20顆牙的「80/20」,希望全世界一起來重視「保留自然牙」的觀念。
一直將牙齒最大保存與最適重建的理念為一己之重任,不從主流以東方智慧的少多原則「Less is More 」的林保瑩醫師,集結30年臨床觀察也發現有類似82法則現象,以下先以四種項目來探討林醫師牙周植牙美學專科【82法則】的心得竟同時適用於自然牙與植牙:
1、面臨被判定的牙周無救牙其實80%都可以保留,僅20%需拔除。
2、得了嚴重牙周炎或種植體周圍炎,80%都可以非手術治療,僅20%需進行手術
3、牙齦萎縮只是臨床現象且原因很多,不一定有症狀或美觀抱怨,80%都可以非手術方式處理,僅20%有症狀或美觀抱怨的需進行根覆蓋手術改善。
4、角化齦移植改善牙周質量與抗刷能力,但增補的組織常有3年消失50%的報導 ,或10年消失80%的觀察,而林醫師補的角化齦80%有10年80%存在率,即使另20%也有10年50%存在率。
“80/20 Rule” in my periodontal practice
In daily life, we are familiarized with the lesser 20% dominates the 80% in wealth distribution of a country, in capacity of workforce in a company and even in one’s recreation time allocation, etc. It’s quite a phenomenal coincidence in every day’s life.
In health care policy, WHO implemented an 80/20 goal which encourage all people should strive to retain 20 natural teeth at the age of 80.
However today, I happen to find the similar rates of two diverse treatment modalities also exist in my practice that interestingly contradict what the ordinary dental world would consider.
Firstly, the retention rate of periodontally hopeless teeth or implants in my practice is 80% rather than 20%. Secondly, the effectiveness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satisfies 80% of the patient with periodontitis or peri-implantitis rather than mostly needing to go for surgery to resolve disease. Thirdly, the non-surgical remedy for gingival or mid-facial implant recession are 80% rather than 20% needing for surgical root coverage procedures. Lastly, the 10-year retention of a grafted keratinized tissue around natural or implants are 80% rather than mostly underwent 50% of recession in first 3 years.
These findings were discovered in an over 30 years of perio/implant/esthetic specialty practice not abided by the current trends but by following the eastern disciplines utilizing “Less is More” principle. The practice of “Maximal preservation for dentiton and optimal reconstruction for defects” embraced the “patient centered eastern oriented” structure.
【牙周醫師看植牙】系列之1
牙周醫師的植牙跟一般科及口腔外科醫師的植牙會有何不同?我的觀察有以下5點:
1、 不會只相信CT,因為如果CT切太薄會高估問題、低估潛力
2、 一定要照小片(PA片),且最好有2個不同的角度,要相信有看到的,而不是猜測看不到的
3、 一定要依照患者臨床上牙周囊袋及搖動的情形來判斷是否拔除患部牙或鄰牙?或是保留?
而不是搖牙=拔牙
4、 一定要同時治療鄰牙的牙周病來縮小區域,而不是以連帶拔牙的方式反而擴大患部
5、重視軟硬組織的重建高度,最理想的重建是植牙跟鄰牙相接的齦緣線及骨線的高低落差越少越好
【Implant Reconstruction SEEN by Periodontist】1
Implant reconstructed denti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not just for full edentulism but also for partial edentulism. While co-existed in a periodontally compromised dentition with natural teeth remains a big challenge, the implant assisted rehabilitation so called “perio-prosthesis” is difficult to balance between teeth with reduced periodontium & implants with augmented ridges.
As a periodontist, I found it easier to reconstruct a ridge for implant while retained a neighboring tooth even with reduced periodontium. With the help of the neighboring periodontium regardless how reduced it is, one can narrows the surgical site at the same time augment the ridge. On the other side, with the help of the implant to share the occlusal load, the periodontally compromised tooth was further reconciled . As a matter of fact, this serves as a mutually beneficial act.
The key though is to have the faith to regenerate both ridges and periodontium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ortance to distinguish hopeless to be removed and to be rescued can not be judged by X ray only. One should exercise the overall clinical evaluation.
【牙周醫師看植牙】系列之2
轉診醫希望能夠一次拔除3顆無救牙(#36、#37、#38)、再以2顆植牙來重建,這3顆都是嚴重牙周囊袋及搖動度、已經骨吸收到根尖、甚至有極深二級分岔的無救牙,其中唯有#37垂直移動。因患者有全口牙周疾病,所以建議在拔牙重建之前,先進行非手術的牙周治療來清潔、控制疾病。
治療後#36、#38 都有明顯改善,原本就垂直移動的#37仍維持拔除的建議,患者在表達希望保留#36、#38 的意願之後,我們為已死髓的#36進行根管治療→根尖手術→死胡同隧道成型術。因有保留患部的前後鄰牙#36、#38,當患者在#37植牙時,有極大的幫助!不僅拔牙窩的保存很簡單,拔牙時不需翻瓣,只填入膠原蛋白塞做位點保存即可,極大的減少如果選擇翻瓣後大量補骨再生的拔牙窩保存術給予患者的腫脹、不適與未來的抗拒。
3個月後翻瓣時,只需做微量的垂直和水平骨重建就可以同時植牙,不需再補骨才能植且也不需補角化齦。最後完成的植牙在型態與功能部分,皆與天然鄰牙一致的大小與軟組織的高度;雙贏的結果不僅是重建的植牙和兩顆相鄰無救牙都藉由彼此分擔咬合的力量而達到,患者和二位治療醫師(植牙、假牙醫師)也如此,除非植牙的治療是以利益優先而非醫療優先。
【Implant Reconstruction SEEN by Periodontist】2
3 periodontally hopeless teeth #’s 17-19 were asked to be extracted at the same time for future implant reconstruction by a referring dentist.
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reatment was given to all teeth (including these hopeless teeth) prior to execution of the referral request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patient due to generalized moderate to severe periodontitis. 2 out of 3 of the hopeless teeth healed with improved prognosis except for #18 which was present with apical movement (depressibility) initially. The implant reconstruction is thus recommended with 3 phases approach:
extract #18 with socket preservation and implant
placement 3 months later
extract #19 and #17 with socket preservation following restored #18 after 3 months
Restored #19 implant 3 months after
Patient declined the treatment plan for 2nd & 3rd phases due to favorable responses on #’s 19 &17 following non-surgical treatment and express strong desire to retain them. Thus #19 underwent root canal treatment followed by apicoectomy and Cau-de-sac furcation surgery. Simultaneous surgical implantation and hard tissue augmentation for #18 is performed with minor horizontal & vertical GBR.
The result of retaining #’s 19 & 17 is obviously beneficial to implant reconstruction for #18. The implant crown can be restored to its desirable height and size mimicking the adjacent teeth. The reciprocal benefit from the occlusal load of the implant disperses the burden of two adjacent teeth. A win-win situation is accomplished not just in the standpoint of 3 teeth as well as in the standpoint of a patient & two treating dentists. Because implant therapy and any other treatment as well shouldn’t meant for a greater financial reward than the therapeutic one.
n summary, the retention of two adjacent severe periodontally involved teeth makes great differences with the following remarks:
Easier to place implant in between with better maintenance of soft & hard tissue level.
Open socket preservation by collagen plug is sufficient without changing MGJ.
Periodontal treatment rendered for neighboring hopeless teeth is essential.
Sharing occlusal force by implant can help ease off the load for adjacent hopeless teeth.
博世【日本京都大阪】員工旅遊
要努力工作(也要懂得享受生活)
睽違已久的員工旅遊,在疫情攪擾的延誤醞釀下,終於展開…
踏上關西機場,迎接我們的是乾爽、舒適的體感溫度,與屬於日本「獨特的味道」。
因團體行動,林醫師貼心安排巴士代步《Japan flower》,邊睡邊移動,隨時補充體力,大量採購大包小包不擔心,把握時間,充裕體驗預設景點。
五天四夜的旅行,平均一天可以走上超過8000步,我們去到的京都景點,淺訪將近8個古蹟、神社景點,體驗文化遺產留下來的偉大建築與歷史軌跡,都能感受古都迷人的神秘氛圍。
進入大阪,享受關西都市風情,商店街、美食街買到手軟,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容忍自己空手而歸。
這次有幸透過林醫師受邀日本臨床齒周病學會(JACP)年會,我們團隊可以拓展視野,快閃體驗國際牙醫盛事!
員工旅遊對我們來說不只是凝聚力、向心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彼此生命中佔有這份特別的回憶!
再次謝謝林醫師的精心安排!
讓員工可以當老大,享受為我們準備的一切美好旅程!
#幸福企業
#老闆玩很大員工樂很大
#員工旅遊
#博世牙醫國際教育中心
今年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在蘇州的國際會議酒店迎來第15週年大會慶典,疫情前曾在廈門締造7000多人出席的盛況,到如今還有3000人左右的參與實屬不易、值得讚許!
中國植體進入「集體採購」的時代後,種植體市場大受影響,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整體來看,民間開業的診所較受影響,相較下醫院的量雖然有衝上來,但實值上的收益還是減少,這樣的「種植寒冬」不知還會持續多少年…
此次受邀在大會主講關於《種植併發症的留與不留:疾病與軟組織缺陷的最佳方案》表定共2小時,我運用「數字化」和「術式化」的兩個角度,去探討如何選擇正確的做法及術式,在教學上利用數字化呈現3D的剖面圖及動畫作示意,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與會的牙醫師們都非常認真聽講,整場聽好聽滿直到最後延長30分鐘的答疑結束後,仍遲遲不肯離開現場,期間現任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醫院的副院長胡文杰醫師還特別趕場蒞臨,他針對我的內容提出許多有意義的問題也獲得很多迴響,同樣精彩!
The 15th Chines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Oral Implantology was held just a week ago in Suzhou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Approximated a 3000 member’s gathering of highly anticipated dentists placing implants were immersed in the top notched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in current implant dentistry.
I was invited to speak in the “Implant Digital Session” for 2 hours with the top “Implant Complication, to Save or Not to Save, the Soft touch”. Unlikely with any association of digital and soft tissue management for implant complication, I managed to make the connection of Technical“Digital Application” not so much on my clinical practice but on the dental continuing education utilizing “3D illustration and animation” which I indulge myself in for so many years.
It appeared to have received a great response. Most of them stay through the entire presentation even after the extended 30 min of Q & A. Many interested dentists approached me saying that “Amazing, it change my concept completely.”
I know it’s not easy to maintain a similar level of implant practice nowadays in Mainland China when “Implant Centralized Purchase” was taken place just after the recovery from Co-Vid19. On the other hand, the periodontal and soft tissue aspect of implant practice where elevated implant service may have just launched.
今年6月中的大阪行,我除了參加臺灣牙周病醫學會的姊妹會「日本臨床齒周病學會Japanese Academy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JACP)」的年會之外,也同時舉辦了博世牙醫診所的員工旅遊。另外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去參觀了JACP前理事長、也是多年老友宮本泰和院長位於京都的診所「四条烏丸歯科」,這次主要仰賴其所內即將接掌宮本醫師位置繼任院長的尾野誠醫師安排及交流。
這次的拜訪讓我見識到在京都寸土寸金的有限空間中,卻孕育出橫跨兩個世代無限的教育能量,著實強大!我也接受了四条烏丸歯科特製上衣的餽贈,象徵著牙科教育訓練的徽章,其不論是功能的設計及課後贈衣的巧思皆讓我耳目一新、值得珍藏,留下印象深刻的篇章!
從事多年的牙醫教育,最大的欣喜莫過於看到學生受我的指導與鼓勵後,突破自我的限制、堅持改變成長、且不斷進步造福他們的患者。許多學生不吝與我分享他們在臨床上表現傑出的案例,現在的我除了給他們重點提醒之外,更多時候都是在讚許他們已經做得很完善的案例。
今日也在此分享三個學生美觀區的案例,分別是:冠延長、根覆蓋、增厚唇側牙肉的即拔即植。這三位學生患者的共同點都提到對於醫療結果非常滿意,也令我與有榮焉!
【集五大挑戰的根覆蓋術難症】
本次案例要展示的是牙齦退縮的下顎門牙、伴隨牙周囊袋及高繫帶拉扯,並有排列不正和非常窄小的齦乳頭之根覆蓋挑戰。(English version please refer to message below )
被歸類在米勒三類/RT2類型的本案,整體而言要執行完全的根覆蓋並不容易,執行面上最大的挑戰就是「血液的供應」,患者主要目的是希望針對#41這顆牙齒得到改善,但為了增加血液循環,所以我將#31這顆也一併處理。
我使用隧道術同時將兩個正門牙一起做根覆蓋和增厚,在完成非手術改善牙周囊袋後,在#41的齦緣置放結締組織,再鬆開#31、# 41之間的齦乳頭,然後達到根覆蓋的效果。其實#41的牙齦退縮在非手術時就已得到1mm的改善,在根覆蓋手術完成後,共得到2mm的根覆蓋效果,且齦乳頭沒有受影響,皆維持在原來的位置。
整體而言,前面四顆門牙都被增厚,且沒有改變鄰牙齦緣的型態,後續追蹤的效果也維持得很好!
----
The 5 Challenges on a difficult Root Coverage Case
-Root Coverage on a crowded mandibular incisor
Case scenario:
#41 with Miller Class III ( RT2 ) recession complicated by following 5 challenges:
1. 5mm probe depth
2. High frenulum pull
3. Lack of keratinized attached gingiva
4. Crowded by mesial rotation
5. Very narrow papilla
Goals:
Can one surgical procedure warrant optimal root coverage be achieved with gain of keratinized tissue, frenulum removal, attachment gain, thickened gingiva yet without
compromising adjacent papilla and marginal gingiva?
Treatment:
Yes, tunneled flap with connective graft enough to cover #’s 31 & 41 will do following non-surgical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Discussion:
Partial thickness detachment seems to be able to release the frenulum tension while providing favorable bilaminar blood supply at the same time. Partially exposed graft will turn into future keratinized gingiva while thickening the marginal tissue. Suspensory suture appears to be helping counteract with gravity from the tunneled lower flap.
第16屆全球牙科教育學院gIDE(Global Institute for Dental Education)臨床大師研討會(Master Clinician Symposium)將於2024年9月16至20日於美國洛杉磯風光明媚的聖塔莫尼卡舉辦為期5天的進階植牙、美學、數位化治療方案課程和臨床實作,會中邀請世界各地優秀的牙醫教育專家現場指導。
我自2007年起即獲聘為專職教授迄今已17個年頭,這次也會於9月17日先指導實作課程「Soft Tissue Management for Implant Recession Utilizing ”The Lateral Pouch Technique” with Connective Tissue Graft」,同日再以「Predictable Soft Tissue Management for Esthetic Implant Complications」為題演講,絕佳的學習體驗,精彩可期!
在前往美國洛杉磯參與gIDE(Global Institute for Dental Education)臨床大師研討會(Master Clinician Symposium)教學的飛行下降途中,剛好捕捉到窗外四種雲層的景色,隨著機身一路緩降,映入眼簾的先是極為晴朗的雲層,短短幾秒鐘後,看到的其實是籠罩在陽光之下但卻烏雲密布的洛杉磯。
這正好提醒了我應該要用更高的態度,帶著正向的心智去面對並克服人生困境,因為【雲層之上永遠晴朗】!與好友共享! !
On my way to LA, while descending in the early morning, I took a beautiful sunshine view above the cloud from the window of the airplane. Within seconds, it changed from bright cloud to gray cloud and all of a sudden a heavy cloudy LA appeared.
It echoes with the following two encouraging sentences which always enlightened me:
“There is always sunshine above cloud.”
“Your attitude determines your altitude.”
祝福大家蛇年行大運,甚麼都不缺,奢侈享健康,捨棄壞習慣,涉事皆如意。happy lunar new year